山东大学小树林支教调研团(威海)沂萌队队员袁敏
7月15日星期二晴
七月流火,车轮碾过平原的坦荡,一头扎进山路的蜿蜒。蝉鸣愈浓处,吴家楼子村的炊烟正轻吻黛瓦,我攥紧教案的手心,已沁出与热忱同温的汗。
晨光漫过宿舍的窗棂,今天我们早早动身,吃完早饭,来到所分配班级的门口,我负责的是一升二的数学。
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们仿佛有使不完的精力,刚走进教室,“老师早上好!”此起彼伏的招呼声撞在耳膜上,带着晨露的清润。
在这个上午我要为小朋友们上数学课,作为支教课程中为数不多的纯知识课程,数学很难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所以我需要格外注重课堂上小朋友们积极性的调动。虽然小朋友们正处在爱玩的年纪,但课堂的纪律也非常重要。因此,我在上课之前就设置了奖励机制,表扬上课认真、作业完成率正确率高的同学。回到正题,今天,我将教小朋友们乘法,这是整个数学学习生涯基础中的基础,必须打稳,九九乘法表必须熟记,这很重要。但是这对于小朋友来说却有难度,所以我特意“寓教于景”。引入实际的例子,用相对活泼的语气讲解基础知识和题型。我看着他们认真的脸庞,问他们:“听懂了吗?”他们点头,用稚嫩的声音说到:“听懂了。”我想,没有谁能抵抗住这声音,稚嫩、生气、青涩,让人心里暖暖的。
下午,我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备课,准备明天的除法教学,同时认真写今天的数学反馈,提醒预习复习,发布课程预告,对每一节课都认真准备,不断反思。
吃完晚饭,我和支教的同事走在吴家楼子的小道,远方是金灿灿的田野和缓慢转动地风车,槐花树轻轻摇晃枝桠,微风轻抚,蝉鸣依旧。路上遇见乘凉的阿婆,我们笑着打招呼,阿婆微笑着,用朴实的乡音跟我们唠起了嗑,晚风还在吹,吹乱了阿婆的白发,却吹不走阿婆的笑声。告别后不久,又遇见乘凉的阿婆阿公,给了我们甜甜的小柿子和苹果梨,小狗汪汪地叫,他们的笑声久久不停。我们就这样迎着道路旁的小黄花,回到宿舍。
充实的一天很快就接近尾声,第五天支教也即将翻篇。在这里的每一天,我都能感受到朝气蓬勃的生气和温暖而美好的情谊。起初,我也会因为村里水资源短缺、住宿环境简陋这一系列原因发愁,但慢慢,我发觉,这里的孩子们、乡亲们,这里的生机、乡土人情更珍贵,好像也不觉得苦了。
我突然有些感慨,“相逢的意义在于照亮彼此”,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仍然会怀念吴家楼子的夏日和星空,想念阿公种的苹果梨。既然分别不可避免,那就祝每一次萍水相逢都能在记忆里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