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豆建辉龚鸿基) 7月10日,吉首大学物语青年·小桔子阳光成长志愿服务团深入花垣县第三中学,通过“科普思政化+术语乡土化”的创新模式,为乡村学子破除核能认知壁垒,筑牢科技强国的理想信念。
针对乡村学生对核能的认知鸿沟,志愿团创新设计“体验-揭秘-思辨”三阶教学法。以“恐怖箱”游戏模拟未知恐惧,学生触摸箱内柔软布料误判为危险品,开箱发现仅是普通娃娃,直观揭示“核恐惧”源于信息不对称。在知识讲解环节,志愿者以“建房”比喻核电站安全设计,并结合切尔诺贝利、福岛、三里岛等案例,辩证分析历史教训与技术进步。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不仅消除了对核辐射的误解,掌握了科学知识,更对核能发展充满期待。
图为 授课现场
强国之路,青年当先。志愿者融合“两弹一星”精神,深情讲述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研制原子弹的故事,诠释“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奉献精神。通过展示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的数据,强调青年在科技自立自强中的使命担当,引导学生自觉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需求。
据悉,吉首大学物语青年·小桔子阳光成长志愿服务团通过构建“认知-认同-践行”的全链条育人模式,将物理知识转化为“可触摸的教育”。在破解乡村科普资源困境的同时,更在乡村学子心中种下科技报国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