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渔光筑梦・非遗焕新——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石浦渔歌‘金’非遗,匠心筑梦‘融’新篇” 实践服务团于 6 月 28 日至 30 日赴象山开展非遗赋能实践

  6.30日,实践团深入石浦渔港古城,采访游客与景区工作人员,实地感受非遗鱼灯文化为当地旅游带来的新活力。游客们纷纷表示,古城内鱼灯氛围浓厚,体验感极佳。景区工作人员提到,近年来游客数量显著增长,非遗展示与旅游活动的结合,不仅提升了文化吸引力,更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消费业态。
  随后,团队又来到了石浦镇政府。文旅部主任介绍,通过申报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打造"非遗美学生活馆"、推出"跟着非遗游石浦"系列活动,政府将非遗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让传统文化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的"金钥匙"。例如,鱼港古城景区内设有鱼拓馆、包基勤鱼艺馆、米馒头工坊等非遗工坊,结合开渔节、"十四夜"巡游等大型活动,显著提升了当地旅游经济。
  面对非遗传承人老龄化、技艺传承断层等现实挑战,石浦镇政府创新性地构建了"政-校-企"三方联动机制,标志着非遗传承进入体系化发展阶段。这种创新体系实现了三重价值融合:政府政策引导提供制度保障、高校智力支持注入创新活力、市场主体参与确保可持续发展,为破解非遗保护与发展的时代命题提供了"石浦方案"。目前,政校合作实践成果已在石浦古镇建设中初见成效:"十四夜"巡游活动创新融入汉服NPC互动,青年参与度提升;首期非遗文创产品上线即售罄,实现经济收益转化;古城二期规划中专门设立非遗创新孵化空间。未来将通过建立非遗传承人数据库、开发数字化保护系统等措施,进一步深化政校企合作成效,让千年渔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生。
  在这一框架下,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与宁波财经学院影视学院展开深度学科融合,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创新实践模式:金融团队专注资源整合与商业模式设计,影视团队负责文化传播与IP打造,共同为非遗保护注入多维动能。该模式体现了三大赋能机制,一是人才培育机制,通过研学体验、技艺培训等途径,培育青年传承群体,破解"后继无人"困境;二是金融支持机制,运用金融学知识和技能,助力技艺研发、文创开发及市场推广;三是产业转化机制,打造"非遗工坊+主题旅游+文创衍生"的产业链条,提升非遗经济价值。
  这场跨越高校、政府、传承人的多方联动,不仅是一次文化寻根,更是一次创新实验——用金融活水浇灌非遗沃土,以青年智慧重塑传统魅力。未来,团队将持续探索短视频传播、沉浸式体验等数字化手段,推动石浦鱼灯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正如马浩哲同学所言:“我们愿做非遗与时代之间的桥梁,让渔歌古韵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奏响更嘹亮的新篇!
  当金融的“精准滴灌”遇上非遗的“匠心传承”,石浦鱼灯的故事已不再局限于渔港一隅。它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IP、旅游产业的经济支点、青年创业的灵感源泉。这盏穿越时空的渔家灯火,必将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燃得更亮,照得更远!
作者:曾奕、童欣妤、徐亦雪、苏君涵、徐杭成、李畅、陈页、陈奕汝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5-07-13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我的“三下乡”手记:浮力课堂,点亮科学微光
  • 科探生花——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健康之“生”科
  • 拓印童心,折纸寄情——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健康
  • 湖北医药学院:以生命为灯,引童心向路
  •  普爱·薪火相传暑期社会实践队赴丹江口石鼓镇支教 —
  • 直面乡村教育“结构性缺失”!吉首大学“心系旅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