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师生今日走进冷水江市禾青镇炉竹村,对恒和古宅开展专业测绘调研。这座始建于晚清时期的木构建筑,在科技手段的解析下展现出跨越时空的营造智慧。

上午9时许,由刘涛副教授带队的房屋检测小组在当地文保专家引导下进入古宅。历经百余年的风雨侵蚀,建筑部分梁柱表面可见虫蚀痕迹,但在当地政府"季度巡查+专项修复"机制保障下,其主体构架保存完整。驻村文保员向师生展示的监测记录显示,古宅关键构件变形量始终处于安全阈值。

"这些榫卯节点通过摩擦自锁形成半刚性连接。"刘涛在厅堂内现场教学,“梁柱交接处的燕尾榫与透榫组合,使屋架具备优异抗侧移能力。”检测小组随即展开精密测绘工作。学生们操作激光测距仪,对古宅进行毫米级数据采集。实测数据表明,纯木结构通过科学布局,能够有效保障建筑内部获得宽敞实用的净空间。

这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证明:历经沧桑的木构瑰宝,依然闪耀着跨越时空的结构理性之光,为当代绿色建筑发展提供着永不枯竭的灵感源泉。这座承载历史的传统民居,其结构特点和空间处理方法,也为当代建筑研究提供了宝贵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