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当颜料与电流相遇:这场支教课堂吹出了爱与科学的彩虹》

  当吸管吹开的颜料变成感恩的告白,当齿轮咬合的声音碰撞出科学的火花,宁波财经学院暑期教育支教团队的课堂正在上演一场童心与创意的“双向奔赴”。七月四号,志愿者们用《创意美育》《闪电实验室》《机械小达人》等特色课程,为孩子们推开了一扇扇探索美与科学的窗。

  吹画里的“情感教育”:把爱说给颜料听

  “把你最想感谢的人,‘吹’在纸上吧!”在《创意美育》课堂上,赵若尧老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俯身吹动彩色的颜料。蓝色与黄色在纸面交融成温柔的绿,小妍盯着画纸轻声说:“这是妈妈笑起来的眼睛。”子恒则用颤抖的线条勾勒出父亲的轮廓:“爸爸打工很辛苦,我想让他看到我的画。”

  从自制向日葵、贺卡到吹画创作,孩子们在艺术表达中学会了“爱的可视化”。赵若尧老师感慨:“美育不仅是技巧的传授,更是情感的出口。当颜料流动成心声,教育便有了温度。”

  “电精灵”跑进教室:科学启蒙可以多有趣?

  《闪电实验室》的课堂上,章世豪老师一句“电精灵正在导线里赛跑”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串联电路实验时,灯泡接二连三亮起的瞬间,欢呼声几乎掀翻屋顶。“原来电线和排队走独木桥一样,一个掉队全队停!”一个小男孩的比喻让志愿者忍俊不禁。

  讲完富兰克林风筝实验的故事,扎着羊角辫的女孩举起手:“老师,失败的风筝也能引来闪电,那我做手工失败三次也不怕!”——这或许正是科普教育的意义:用童趣的语言拆解复杂的原理,让勇气和求知欲在笑声中生根。

  齿轮转动童心:机械原理藏在生活里

  “谁发现过家里的‘机械装置’?”《机械小达人》课上,章世豪老师的问题引发热烈回应。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分享:门锁、自行车、甚至奶奶的老式缝纫机……当简单的拼装套件发到手中,课堂秒变“工程现场”。有的小组为齿轮啮合角度争论不休,有的团队协作搭建出带滑轮的微型起重机。一个总沉默的男孩突然举起作品:“看!它能吊起我的橡皮,和工地的大机器一样!”

  这个夏天,宁波财经学院的支教团队用创意打破传统课堂的边界——美育成为情感的载体,科学化作童年的游戏。当孩子们举着吹画说“想送给在外地的妈妈”,当他们追着志愿者问“明天还能做实验吗”,教育的回响已悄然绽放。

作者:章世豪 来源:宁波财经学院暑期支教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06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法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法润相邻
  • 合肥大学学子“三下乡”:多彩课堂进乡村,知识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