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双线调研赋能乡村振兴十年之约再启程——“红色信使寻访”党史学习教育团


  7月4日,重庆移通学院红色信使寻访团4.0再赴石壕热土,以青坪村、石泉村、石壕村为主要调研对象展开深度调研。团队立足石壕镇红色文化底蕴与乡村振兴需求,采用“镇域-村级”双线调研模式:镇域小队聚焦红色文旅与当地农业发展,走访广场老人;村级小队以家务劳作拉近村民距离,在唠家常中解锁民生密码。此次调研既延续拍摄红色MV、规划长征徒步路线等传统实践基础上,新增农业生产全链条调研,形成"红色文化+绿色产业"的双轮驱动调研框架,深度对接石壕镇青坪村、石泉村、石壕村联村发展需求。
  
图为张守顺 沈银 摄
  赤途光影,农垄溢芳:红农融合破局策
  镇域小队发现,作为重庆唯一红军长征途经地,石壕镇红色文旅存在网络曝光度不足、本地特色产业联动薄弱等痛点——即便拥有杨梅基地,超四分之一的村民竟未听闻其存在。针对此,团队提出"影像赋能+体验打造"组合方案:拟拍摄包含老兵口述史、长征路线实景的红色主题MV,同步开发"重走长征路"徒步文旅线路,并为杨梅基地拍摄线上宣传视频。这种"红色IP引流+农产品变现"的模式,旨在打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发展困局。
  
图为张守顺 沈银 摄
  
图为张守顺 沈银 摄
  稼禾盈野,民意如弦:乡村振兴田野赋
  村级小队以"泥土味"调研方式,深入了解紫芸豆、玉米、杨梅等作物的种植规模、农技应用及销售渠道。村民们不仅详述了产量波动、农资成本等生产难题,更主动反馈医保报销、养老补贴等政策落地情况。特别在"红绿地带"生态管控政策调研中,村民通过对比山绿水清的环境变化,展现出对生态保护政策的高度认同。小队成员认真倾听取与解答村民们实际需求和疑问,为后续帮石壕镇解决问题、谋划发展攒足了一手资料。
  
图为张守顺 沈银 摄
  
图为张守顺 沈银 摄
  红旅微光,绿垄传香:青衿踏野绘图谱
  此次调研通过"广场座谈+田间走访"的模式,既为红色文旅数字化的升级提供实践基础,也掌握了农业生产与民生保障的第一手资料。团队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整合红色MV拍摄、徒步路线规划、线上杨梅宣传视频等举措,形成"文化赋能-产业增值-民生改善"的闭环方案,让十年之约的4.0版本不仅停留在调研纸面,更转化为激活石壕镇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图为张守顺 沈银 摄
  
图为张守顺 沈银 摄
  此次重庆移通学院“红色信使寻访”4.0石壕镇之行,既是对十年共建历程的传承创新,更是青年学子扎根乡土、服务社会的生动写照。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以青春之力绘就石壕镇红色文化弘扬、绿色产业兴旺、民生福祉提升的乡村振兴新图景,让十年之约在时代发展中焕发更耀眼的光彩。
  
图为张守顺 沈银 摄
  文:李好罗文
  图:张守顺沈银
作者:李好 罗文 来源:重庆市綦江区石壕镇
发布时间:2025-07-05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河南城建学院法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法润相邻
  • 合肥大学学子“三下乡”:多彩课堂进乡村,知识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