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山大学子重返附中——一场关于梦想的“双向奔赴”

2025年1月18日,寒意料峭,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三教室里却暖意融融。作为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音回梦调研宣讲团的一员,我和队友们带着招生资料与满腔热情重返母校,开启了一场与学弟学妹的“冬日对话”。
这是我第一次以“过来人”身份参与招生宣讲,面对18个班级920名高三学子,我们带着资料与真诚,试图在有限的宣讲时间里,为他们推开一扇了解大学的窗。  
活动筹备始于一个月前。团队多人分工协作:我负责整理备考经验和强基计划相关内容,队友分别梳理招生政策与专业介绍。我们多次讨论宣讲重点,甚至为“如何解释转专业规则”反复修改讲稿。为贴近高三生的需求,我特意将生物医学科学强基计划的培养方案简化成流程图——从大一导师制到本硕博衔接机制,再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机会。  
宣讲当天,我站在高三七班的讲台前。当播放完山大的宣传片后,我以生物医学科学专业为例,讲述强基计划的特别之处:“我们每个人有教授作为科研导师一对一指导,大一下就能进实验室参与项目。”台下传来窸窣的议论声。展示细胞培养实验室的照片时,一个戴眼镜的男生举手:“学长,强基班会比其他班累很多吗?”我翻出自己密密麻麻的课表,坦然道:“确实课业重,但由于强基计划本硕博贯通培养的特色,竞争压力反而会比其他专业小一些。"
转场到九班时,我调整了讲解重心。面对更多文科生,转而介绍山大的通识教育——从考古公开课到古典文献修复体验。但在问答环节,仍有人追问:“生物医学科学毕业必须搞科研吗?”我以学长学姐的经历为例:有人深耕医工结合,有人转攻医疗政策,还有人转向了人工智能领域。“强基计划是起点,不是枷锁。”我这样解释道。
这次宣讲让我深刻理解“传承”的重量。当我们在PPT中展示山大的银杏大道,当学弟悄悄保存我们展示的实验室照片,当那些曾让我们焦虑的问题变成帮助他人的“参考答案”,这场活动早已超越简单的招生宣讲。或许正如团队名称“山音回梦”的寓意:当我们把山大的声音带回母校,也在无数高三学子的梦里,种下了奔赴星海的勇气。
 
作者:陈敬文 来源: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音回梦调研宣讲团
发布时间:2025-03-02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穿越历史,展望未来——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青春向党·寻迹厦门——探寻特区发展密码,赓续红色精
  • 逐光晋邑新|光伏振村兴,共谱时代曲
  •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
  • 03-02
  • 广西师范大学“覃塘行”调研团队:数字赋能茉莉香,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