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 ——探访遵义会议旧址的实践感悟

为响应“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号召,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苯心未来社会实践队队员于寒假赴贵州遵义会议会址开展社会实践。1935年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次实践通过追溯伟大转折的历史现场,探寻中国共产党自实践队队员革新的勇气与智慧,为青年成长注入精神动力。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赵航 供图走进青砖灰瓦的二层小楼,会议室原貌保存完好:20把藤木椅围成长桌,墙上的挂钟定格在历史时刻。通过全息投影技术还原的会议场景中,实践队队员目睹了毛泽东同志如何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发言拨正革命航向。展柜中泛黄的《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手稿,记录着党首次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大突破。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赵航 供图在红军长征纪念馆,“半条被子”“十送红军”等故事展区令人动容。特别是“红军菩萨”龙思泉的事迹:卫生员为救治百姓延误归队而牺牲,当地群众冒死保护其坟墓至今。这让实践队队员深刻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
通过馆内大数据可视化展板,实践队队员看到会议前后红军战斗力对比:会前湘江战役伤亡5万余人,会后四渡赤水歼敌1.8万,生动印证了正确路线指引的重要性。在“数字长征”互动屏上,实践队队员以角色扮演方式体验了“娄山关大捷”指挥过程,深切感受到战略决策的智慧。
遵义会议启示实践队队员们:直面问题、实事求是是事业发展的关键。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导致革命受挫,而毛泽东同志立足实际提出正确主张,这种坚持真理的精神对当代青年处理学习生活中的矛盾具有重要启示。
 
 
 
从会议体现的“转折精神”出发,实践队队员联想到新时代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正如当年红军突破围堵需要创新战术,今天的科技攻关同样需要敢为人先的勇气。在参观中了解到的“三线建设”历史,更让实践队队员懂得“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战略意义。图为苯心未来实践队合影。赵航 供图
站在“强渡乌江”的巨幅油画前,实践队队员深刻认识到: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作为人工智能专业学生,实践队队员将以遵义会议精神激励自己,在攻克算法难题中发扬“突破乌江天险”的闯劲,在参与社区数字化改造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红色基因在科技报国中薪火相传。
 
作者:赵航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发布时间:2025-02-14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青子衿,悠悠红旅
  • 追寻领袖足迹 体悟优秀传统文化|福建商学院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