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对话,解锁保研与学科密码
团队名称:情系校友,“芯”火相传社会实践团队
实践时间:2025年1月20日-1月24日
实践地点:线上+线下 陕西省西安市
实践内容:为了切实助力本科同学获取丰富且实用的保研、考研经验,深度洞悉相关政策细则,让同学们在深造之路上行稳致远 ,团队对话多位具有保研和考研经验的校友,与学院院长深度交流,为怀揣保研、考研梦想的同学们提供了丰富而实用的信息,帮助同学们精准定位,做出和契合自身发展的选择。
为更加深入了解保研政策,团队与学院院长对话,院长从宏观的视角,全面解读了当前保研相关政策的要点与变化趋势,详细介绍本科生与研究生阶段培养模式的不同,展望学科发展前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助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执行院长——潘时龙:
在谈及保研政策时,潘时龙教授表示,虽然学校保研政策不断地有细微调整,但学业仍是重中之重。立志保研的本科生要学好专业核心课程,这是未来读研乃至工作发展的根基。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鼓励同学们发展科研创新、组织协调等能力,参加竞赛、大创,进入实验室。而学院不断下降课时量,就是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多时间去发展各方面能力。这些经历不仅提高个人能力,还有助于大家培养与学校的情怀,为走上工作岗位积累经验。
谈到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的区别,潘教授通过举例方法向我们说明,本科生阶段知识较为确定,我们一般采用“PDCA”的培养方法,即做好学习计划(plan)、执行(do)、检验学习成果(check)并不断调整处理(act);而研究生阶段则面临更多不确定性,采用的是“OODA”的培养方式,强调观察问题(observe)、定位现状(orient)做出决策(decide)并执行(act),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谈到对电子信息学科的未来的看法,潘教授认为智能化是主要发展方向。电子信息将服务于社会的众多领域,在未来生活中是越来越重要的。潘院长还叮嘱同学们:“要在基础领域下功夫,打牢专业基础。在求学路上,遇到困难别轻易放弃,不断尝试克服困难,说不定就有新发现。”
作者:张释戈 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情系校友,芯火相传实践团队
发布时间:2025-02-15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