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一高校的一群大学生深入胶州慈云寺,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挖掘和传承这座千年古刹的深厚文化底蕴。此次活动不仅让大学生们亲身感受了历史文化的魅力,也为保护和弘扬地方文化贡献了青春力量。
胶州慈云寺,坐落于胶州市老城区,始建于唐朝末年,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多次修缮与扩建,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它承载着胶州地区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是当地重要的文化地标。
活动伊始,大学生们便被慈云寺古朴庄严的建筑风格所吸引。寺内的大雄宝殿、天王殿等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展现出精湛的古代建筑技艺。同学们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详细了解了每一处建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这些建筑不仅仅是砖石木瓦的堆砌,更是古人智慧和信仰的结晶。每一根梁柱、每一片瓦当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一位同学感慨地说道。
在参观过程中,大学生们还对慈云寺的宗教文化进行了深入探究。他们与寺内的僧人交流,了解佛教的教义、仪轨以及在当地的传播发展历程。“佛教文化倡导慈悲、善良和智慧,这些理念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参与活动的一位同学表示。通过与僧人的交流,同学们对宗教文化有了更为客观、理性的认识,也体会到了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人心向善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除了建筑和宗教文化,慈云寺内的碑刻、壁画等文物也是本次社会实践的重点研究对象。这些文物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胶州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大学生们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碑刻的文字内容进行拓印、解读,对壁画的色彩、技法进行分析。“这些碑刻上的文字,为我们研究胶州古代的社会变迁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而壁画的艺术风格,融合了中原文化与地方特色,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负责文物研究的同学介绍说。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慈云寺文化,大学生们还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推广活动。他们制作了精美的宣传海报和短视频,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同时,在慈云寺周边社区,大学生们举办了文化讲座,向居民们讲述慈云寺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社区居民们纷纷表示,这些活动让他们对家门口的这座古寺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珍惜身边的文化遗产。
在实践活动的总结阶段,大学生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这次社会实践,让我们走出了书本,走进了真实的历史文化场景。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意识到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一位带队老师说道。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大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也为胶州慈云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悉,该大学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开展文化研究、志愿服务等活动,持续为保护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相信在大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胶州慈云寺这颗历史文化明珠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