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齐河地域文化,加强馆际交流,提供更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共享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2月6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苯心未来实践队前往齐河黑陶博物馆进行参观研学。
黑陶之韵——工艺之美与生活之诗的融合实践队首先来到了齐河黑陶博物馆,博物馆以黑陶文化为主题,展示了齐河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在黑陶非遗传承人刘旋子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了解到家乡是龙山文化发祥地之一,且拥有“一河、一陶、一贤人”的美誉,中国黑陶研究所、中国黑陶艺术专业委员会均设于此。齐河黑陶具有“黑如漆、明如镜、硬如瓷、声如罄”的特色,凭借精湛的制作技艺被列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经过刘浩先生、刘旋子老师两代人不懈的努力,在传承中锐意创新,如今齐河黑陶已走向了世界、走进了大众,在艺术创新、文化传承、非遗手造等众多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图为实践队员欣赏黑陶作品。
在博物馆内,实践队员欣赏到了各式各样的黑陶作品,从实用器皿到精美艺术品,无不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和汗水,展现了匠人精湛的技艺和对美的追求。通过参观学习,实践队员深刻体会到了黑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在探究非遗文化的过程中,家乡的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

图为非遗传承人刘旋子老师讲解黑陶艺术走向世界。
穿越千年传承——亲手体验黑陶制作的独特魅力在非遗传承人刘旋子老师带领下,实践队员亲手体验了黑陶的制作过程。队员们兴致勃勃,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的讲解,发挥自己的创意天赋,在经历了失败、变形、甚至陶泥“失踪”等等历练后,最终初具物品陶形。
很多队员是第一次制作黑陶,虽然手法笨拙,但在老师的指导下,渐渐的做的有模有样了。自己动手制作黑陶,队员们身上、手上、脸上的泥点、汗水与兴奋的笑容融为一体,体验到动手制作的乐趣,并且通过亲身的参与,了解黑陶文化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内涵。
在龙年到来之际,队员们制作出一个个龙年可爱陶艺吉祥物“小龙包”,并刻下自己的名字留作纪念。研中学,学中做,队员们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培养了实践创新和动手能力,提升了综合素养,坚定了文化自信。

图为实践队员动手制作黑陶作品。
此次研学活动,顺利圆满,收获颇多。苯心未来实践队员们研中学、学中思、思中行,研学并举,陶冶情操、增长见识,这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特殊的教育与挑战,更是一次不平凡的体验与成长。

图为苯心未来社会实践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