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追寻红色记忆,赓续精神血脉:大学生走进乐陵红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

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厚植家国情怀,1月25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苯心未来社会实践队赴山东省乐陵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赓续红色血脉,践行青春使命”主题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参观革命旧址、聆听英雄故事、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沉浸式感悟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乐陵是冀鲁边区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素有“鲁北小延安”之称。清晨,实践队乘车抵达位于乐陵市朱集镇的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纪念馆广场上,巍峨的“冀鲁边区革命英雄纪念碑”高耸入云,碑身镌刻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朝阳映照下庄严肃穆。队员们列队肃立,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鞠躬默哀,表达深切缅怀。图为苯心未来实践队队员参观。赵航 供图
步入纪念馆主厅,巨幅浮雕《烽火冀鲁边》映入眼帘——手持步枪的战士、推着独轮车的支前群众、挥舞旗帜的儿童团员……瞬间将人拉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冀鲁边区是山东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这里涌现出肖华、马振华等一大批革命志士,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讲解员动情的解说,让队员们对这片红色热土的历史分量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浴血抗战”展厅,一件件文物诉说着烽火岁月的艰辛:锈迹斑斑的大刀、打满补丁的军装、泛黄的《挺进报》……展柜中一封烈士家书尤其引人注目。“儿已决心以身许国,若战死沙场,望父母勿悲。”实践队员轻声诵读,眼眶湿润:“这不仅是家书,更是一份用生命写就的忠诚誓言。”
“艰苦奋斗”展厅内,一架木质纺车和几双草鞋吸引了队员们的注意。讲解员介绍,面对日寇封锁,边区军民“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开展大生产运动,用小米加步枪撑起抗战脊梁。实践队员感慨:“从草鞋到纺车,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革命先辈在绝境中创造奇迹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实践队专程探访了93岁的抗战老兵,老人虽年事已高,但提起当年战斗经历仍目光如炬:“那时候,一个班只有两杆枪,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为啥能赢?因为老百姓把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说到动情处,老人颤抖着唱起《八路军进行曲》,队员们自发跟随哼唱,歌声中饱含对英雄的敬仰。
在乐陵市抗战旧址村落,斑驳的土墙、残存的炮楼无声诉说着历史。村干部向队员展示了一张1943年的“支前账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捐献的粮食、布匹数量。“边区群众宁愿自己吃糠咽菜,也要把粮食送给八路军。这就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生动写照!”。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在纪念馆党旗前举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铿锵誓言回荡在纪念馆上空。实践队队员表示:“站在先烈奋斗过的土地上宣誓,仿佛与历史对话。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把红色基因转化为实干担当。”
返程途中,实践队召开线上分享会,结合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话题探讨新时代青年的使命。队员说:“乐陵的红色故事让我深刻认识到,青年既要志存高远,更要脚踏实地。我要把专业所学融入基层实践,让青春在田野上闪光。”
 
 
 
图为苯心未来实践队合影。赵航 供图
作者:赵航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发布时间:2025-02-06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通大学子归桑梓,旧梦新言启学途
  • 通大学子归桑梓,旧梦新言启学途
  • 1 月 19 日,通大回响・实验宣讲团响应南通大学寒假实践号召,回海门实验学校开展招生宣讲。筹备时,成员与老师确定时间地点,制
  • 02-06
  • 曲园学子返校宣讲 点燃青春梦想引擎
  • 忆梦领航青春路,逐光奋进岁月程——曲阜师范大学忆梦
  • 古厝逢春榕城暖,乡村振兴学子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
  • 青农力量注入瑞航:以智慧赋能,掀农业发展浪潮
  • 农大学子实践行:走进三元朱村,探寻振兴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