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青山埋忠骨,精神永传承

  中国青年网临沂1月20日电(通讯员:于宗玉)大青山突围战役,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深入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探究革命精神的当代价值,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苯心未来社会实践队前往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开展实地调研。通过此次调研,期望能全面了解战役过程,深刻领悟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并思考如何将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发展。
纪念馆概况
  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薛庄镇。纪念馆建筑风格庄严肃穆,与周边的青山绿水相互映衬,更显宁静与深沉。馆内展厅面积较大,分为多个主题展区,通过丰富多样的展示手段,全方位呈现了大青山胜利突围战役的历史背景、过程以及重要意义。

图为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照图片
踏入纪念馆
  踏入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的那一刻,时间仿若凝固,空气中弥漫着庄严肃穆的气息,将拉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热血激昂的抗战岁月。
  纪念馆的外观质朴而大气,犹如一位沉默的卫士,静静矗立在这片浸染过烈士鲜血的土地上。步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浮雕,刻画着战士们冲锋陷阵、百姓奋勇支前的场景,每一处线条都饱含着力量,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惊心动魄的战斗画面,让人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解放而舍生忘死的坚定信念。
  沿着参观路线前行,各个展厅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珍贵的文物、逼真的场景复原以及多媒体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了大青山胜利突围战役的全过程。1941 年,侵华日军对沂蒙抗日根据地发动了规模空前的“铁壁合围”大扫荡。中共山东分局、省战工会、一一五师等众多非战斗人员,因情报误判,被困于大青山一带。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抗大一分校五大队临危受命,承担起掩护重任。他们以简陋的武器和顽强的意志,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尽管敌实践队员们力量悬殊,但战士们毫不畏惧,凭借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一次又一次击退敌人的进攻。
图为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内图片
  展厅中,一封封泛黄的书信、一件件破旧的衣物、一支支锈迹斑斑的枪支,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悲壮而又伟大的历史。其中,国际友人汉斯·希伯的事迹尤为令人动容。这位来自德国的记者,怀着对正义的追求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毅然投身到中国的抗战事业中。在大青山突围战斗中,他与战士们并肩作战,不幸中弹牺牲。他用生命诠释了国际主义精神,也让实践队员们们看到了大青山胜利突围战役中跨越国界的正义力量。
  在众多展品中,有一面布满弹孔的旗帜格外引人注目。讲解员饱含深情地介绍,这是当年参战部队冲锋时所举的旗帜,在激烈的战斗中,旗帜的旗杆多次被打断,旗手们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旗帜的飘扬。这面旗帜,不仅是战斗的见证,更是革命先辈们英勇无畏、前赴后继精神的象征。凝视着它,实践队员们的眼前仿佛浮现出战士们高喊着口号,舍生忘死冲向敌人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感动与敬意。
图为馆内照片
  除了对战役本身的展示,纪念馆还着重刻画了沂蒙人民在战争中的无私奉献。沂蒙红嫂们为战士们缝衣做饭、救护伤员,她们用柔弱的身躯撑起了抗战的大后方;当地百姓自发组成担架队、运输队,冒着枪林弹雨为部队运送物资、传递情报。正是这种军民鱼水情深、生死与共的团结精神,为大青山胜利突围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参观接近尾声,实践队员们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大青山胜利突围战役虽然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年,但先辈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永远熠熠生辉。走出纪念馆,实践队员们再次回望这片英雄的土地,大青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巍峨壮丽。青山埋忠骨,精神永传承,大青山胜利突围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实践队员们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努力奋斗。
  通过此次对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的参观调研,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了大青山胜利突围战役的重大历史意义和蕴含其中的伟大精神。这一精神不仅是历史的宝贵财富,更是激励实践队员们们当代人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图为苯心未来社会实践队合影
 
 
 
作者:于宗玉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发布时间:2025-01-21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志愿同行,温暖人心——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 温情导航,协手助盲
  • 近日,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实践温情导航队队员们奔赴济宁市各城区与乡镇,扎根基层,精心组织了一系列以“温情导航”为主题的爱心
  • 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