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智能手机和网络已普及,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更方便、更快捷地使用产品,更高效地利用方法,使人们在追求高效益的同时,淡化了对传统佳节的美好期盼,遗忘了传统文化与生活的融合。社区为庆祝春节,给居民送上新春祝福,举办了此次写春联送春联的活动,我作为志愿者,深刻了解到了社区的近民爱民,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学习。
社会实践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良好形式,它能有效引导学生从校园步入社会,帮助学生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增长才干,从而为社会做贡献。我可以将这次实践过程记录下来,积累经验,以便今后回顾和参考。期望通过总结经验,能够在后续的服务中更加高效、精准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和效果,为社区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同时,正值传统佳节,我也可以对书法、春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深刻的学习和传承。
实践内容主要如下:
晾春联送春联
为了给当地居民送上新春祝福,社区开展了“灵蛇献瑞,墨香迎春”活动,社区邀请了三位在书法上颇有造诣的老先生来到社区进行春联的书写,老师们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用自己擅长的字体,认真地书写出精美的春联。凡是前往社区参加活动的,或是办理业务的居民,都能获得赠送的春联,而我的具体工作有以下几项:
- 春联的书写需要笔画抑扬顿挫,有时毛笔在一个地方停留久了,就会留下过多的墨水,而用作春联的纸张一般不会吸水,所以墨水会浮于纸上,容易流动。我负责把他们已经写好的,但墨迹过多的春联,及时取走以便他们进行之后的书写,并把春联平铺在整洁的地面或空置的桌子上,让它自然晾干。
- 有的写好的春联上未干的墨迹较少,就可以将一整对背面相贴,用木夹把他们挂在吊绳上吹干,可供路过的居民观赏和拿取。
- 待春联上的墨迹干了之后,就将春联成对卷起来放在空桌上,供参加活动者挑选,或是直接赠送春联。
- 待所有春联都写完后,挑一些更合适的尺寸的春联挂在社区服务中心的挂绳上,装扮社区并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学非遗临春联
在活动过程中,书法老师们有时会根据居民的喜好更改书写的内容,并耐心讲解所写春联的含义及其表达的美好寓意,偶尔也会讲到有关书法的知识,我有一些书法基础,此时又听到他们在讲解章法书写,仿佛置身于书法课堂,也认真地学了起来。
后来,来拿春联的居民逐渐少了,书写任务没有之前紧张了,一位老师向我提供了纸和笔,鼓励我通过对刚才所闻的理解,也尝试书写春联、福字。我先写了几张福字,临摹了老师写的“吉祥如意”组合字,然后找了一个较常见的春联内容书写“金龙腾飞送冬去,银蛇曼舞迎春来”,在看完我写的上联时,老师们都给予了相应的评价和建议,主要的优化建议是:可以增加字与字之间的对比,如笔画的粗细和疏密、字体的大小。我依此写完了下联,获得了不错的成果。
经过这次活动,居民们收获了祝福,我也获得了经验,同时对社区的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做志愿者期间,我与其他社区工作者及书法老师们相处融洽,工作态度认真,获得了良好的成果。同时,也向居民展示了社区良好的办事态度,弘扬了非遗传统文化。
看着大家满心欢喜地挑选心仪的春联,那专注的神情和不时流露的笑容,让我深深体会到春联在人们心中的特殊地位。它不仅仅是过年的装饰,更是对新一年的憧憬与希望。当我将春联递到居民手中,听到他们热情的话语,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在心底油然而生。原来,自己的小小付出,能为他人带来如此多的快乐与满足。这种人与人之间纯粹的情感传递,让我对社区这个大家庭有了更深厚的归属感。
活动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那穿越时空的强大感染力。当书法老师在红纸上书写出苍劲有力的字迹时,仿佛历史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每一笔每一划,都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对美好生活的期许。这不仅让我对书法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更让我意识到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脉,是我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不能忘却的精神宝藏。



本次社区志愿者实践活动是一次充实且意义非凡的经历。回顾这次社区志愿送春联实践,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经验和技能,更是一份对社会、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责任。我期待未来能继续投身这样的活动,用自己的行动,为社区增添更多的温暖与色彩,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