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四牌楼校区的西北角落,一幢民国式建筑掩映于六朝松旁,在不远处喧闹操场的映衬下,显得愈发宁静。楼正面悬挂着匾额“梅庵”,两个字古雅遒劲,仿佛诉说着小楼不平凡的历史。在共青团的发展史上,梅庵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共青团二大的会址,它见证了轰轰烈烈的中国青年革命运动,成为南京团组织的精神地标。
为大力弘扬“团二大”的历史地位与深远意义,深化青少年对党团精神的认同,东南大学“2.101代表队”的实践成员,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青年先驱的崇敬,充分利用红色梅庵历史资源,开展了“团二大在东大,新青年思青年”的暑期实践,走进基层,开展宣讲,点燃人民群众的爱国爱党爱团热情。
(图为东南大学梅庵实景,丰天一 摄)
走进校园——红色文化润物有声 实践团队来到共青团路小学,向雷锋中队的少先队员们开展宣讲。主讲人李尚静围绕“团二大”主题,展示东大梅庵和百年前的东大青年,立足于“爱国、爱党、爱团”的信念,讲述“东大青年先驱”的英勇事迹。团队成员利用各自专业特长,设计了多元化的红色课程,充分体现了团队的综合价值。少先队员们沉浸其中,年龄虽小但认真思考和回答踊跃,纷纷表示要争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图为队员们在共青团路小学与孩子们合影,丰天一 摄)
最后,共青团路小学德育主任史陪露老师在会后采访中表示,希望今后能有更多与东大学生的合作机会,以培育小学生们的爱党爱团爱国精神。
在南京东南实验学校,团队面向高中学生们开展红色文化宣讲。讲述梅庵的红色记忆,帮助同学们了解东南大学的光荣革命传统,感悟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这是共青团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1923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梅庵召开。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出席大会并致辞。毛泽东首先对团的工作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了突出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应训练团员到群众间去”“今后由空想进于实际,注意民众痛苦症结之所在,而从事于脚踏实地的工作”两点重要的希望,这对团今天的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学们情绪高涨,对主讲人高佳炜、李尚静的提问积极回答,热情互动。同学们表示,他们对共青团与党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东大青年的英雄事迹也使他们更加明晰青春的奋斗内涵。
(图为在南京东南实验学校开展的红色文化宣讲课堂,丰天一 摄)
深入基层——弘扬团二大精神 7月17日,团队4人受邀来到宿迁市宿城区项里街道进行调研,以项里社区为主要参观对象,跟随团支书戴书记的脚步,成员们聆听了关于项里社区团委日常工作安排与青年思想引领的成果展示,随后逐个参观社区工作室,包含老年大学活动中心、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心理疗愈室、爱心超市等多种便民利民的站点,由此可见项里社区的团委工作与居民服务工作的周到完善。
下午,在宿城区团委与项里街道工作人员的协调下,主讲人蒋文芳向来自各社区的青年群众代表及基层工作者共60余人开展宣讲和座谈交流会。会后,成员还对青年思想引领工作者与部分青年群众代表进行了深度的一对一访谈。
(图为项里社区红色文化座谈交流会现场,丰天一 摄)
在镇江市京口区四牌楼街道,团队成员向9位“家门口”爱心暑托班的小朋友开展了“团二大”知识宣讲与植物拓染手工小课堂的活动。
团二大精神倡导团结奋斗、服务青年与紧跟时代,而非遗植物拓染则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手工艺。将二者结合,可以通过创新设计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的生命力,促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传播红色文化需要创新和接地气,通过组织实际的活动,借助互动工作坊、红色体验课、现场实践研学等多种形式,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让红色文化更贴近人们的生活。
(图为团二大宣传及手工小课堂活动,丰天一 摄)
探访梅庵——感受红色历史底蕴 8月9日下午,实践团队接待了雨花台区“软件谷探索日”的小朋友们参观东南大学。潘入墨作为梅庵至善讲解团的成员,曾多次承担带领参观和讲解梅庵与团二大历史的任务,在她的熟练而生动的讲解下,孩子们对校史馆、六朝松、梅庵和团二大以及东南大学的历史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把红色印记烙在每个参观者心中。来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现场学习,身临其境地感受历久弥新的梅庵精神,可以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接触和理解这些历史事件,在深学细悟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从不同维度,激发了他们的强国志、报国行。
(图为团队成员为赴梅庵研学的学生们讲解团二大历史,张知祺 摄)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决定团发展方向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也是团的历史上唯一一次在高校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梅庵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见证着红色之火从这里燃起、发展壮大。在历时两个月的实践中,团队成员始终秉持着“爱国爱党爱团”的理念,将“团二大”的历史意义与“东大青年先驱”的精神传播到群众中。东大与团二大的历史紧紧相连,东大青年与团二大青年的精神代代相承,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