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课外生活情况调查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乡村振兴;课外生活多样化
一 、 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好青年寄予的殷切期望,这进一步点出了广大青年应如何成长,怎样成长。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对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情况不够重视,忽略了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农村孩子的心理需求及德育需求的满足,必然会成为一大问题。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和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留守儿童课外生活教育的重要性越发的被人们注意到,因为他不但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对孩子们认知自己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关爱团”来到了玉龙社区,对社区内的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与研究。
二、 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想要通过这种面对面的访谈方式去贴近学生,知道他们的真实感受。寻找真正能够改善当地农村留守儿童课外生活过于单一的情况。
在访谈人群的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了发散性的原则,寻找了真正可以影响农村孩子德育教育、美育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进行了访谈。
三、农村中小学学生的课外活动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社区周边中小学校的调研活动仅仅局限于课堂内、校园内,每天的课间操、学习兴趣班、学习源地等,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中小学学生的课外活动现状如下:
(一)基础设施不齐全
我们调查了玉龙社区周边中小学校的基础设施,小学的课外活动基本上只是老师带领同学做做游戏,大部分是在校园内跑步;中学的课外活动相对要丰富一些,也仅仅限于地理学习原地,课间操,篮球场等。篮球、羽毛球、音乐器材比较缺乏。
(二)没有完善的课外活动创新计划
学校虽然比较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课外活动,但是没有形成一套创新的体制,没有想过要怎么去深入开展课外活动。
(三)基于安全考虑,不敢开展课外活动
有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由于课外活动遭受意外伤害的比例与过去相比并没有明显上升,与以往相比,也大体持平。但是,目前中小学课外活动面临的安全困扰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究其原因,不外乎这样几个因素。
1.家长的“独苗”心态
我国中小学生尤其是城市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从家庭结构上看,独生子女是构成现代家庭基本三角中不可缺少的一边,也是其家庭未来的希望所在。因此,与过去多子女的家庭相比,今天的家长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要大得多。资料显示,近40%的独生子女父母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孩子发生意外伤害或生病。正是由于家长的这种“独苗”心态,使得家长对课外活动本身不“感冒”。如果孩子课外活动中出现了意外伤害事故,家长往往情绪失控,痛不欲生,很难做通工作。反观国外,由于家长没有中国人“养儿防老”的传统心态,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因此对课外活动很支持,对课外活动中可能产生的意外伤害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2.社会舆论的压力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中庸之道”,缺乏西方社会的冒险精神,因此社会舆论对课外活动的认识和支持不够。一旦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社会舆论在同情弱者的心态下,害事故,社会舆论在同情弱者的心态下,很难站在学校这边。譬如,有的学校出于安全考虑,组织学生春游前让家长签定类似“生死状”的责任书,招致了媒体的一致抨击。学校的做法固然欠妥,然而很少有媒体去关注此类事件中学校的苦衷,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
3.教育主管部门的自保心态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肩负着指导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从学生身心发展和关心下一代的角度出发,应当主动组织一些活动并为学校开展的课外活动“保驾护航”。但是,出于自保的心态,一些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对待课外活动,往往采取不鼓励甚至限制的态度。加强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本无可厚非,但这并不等于可以因噎废食,牺牲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每年一度的清明祭扫,是教育主管部门最紧张的时候,他们往往三令五申严禁任何学校、教师组织除扫墓以外的活动,其自保心态可见一斑。组织课外活动一旦出事,对学校和教师的处罚尤重,在这种“高压”之下,学校和教师在奉命组织学生课外活动时无不高度紧张。
4.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
过去学校意外伤害事故发生以后,善后工作很容易,很少有家长找学校的麻烦或者去法院打官司。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一些家长认为,学生进入学校以后,监护权就自然移交给了校方,学生一旦出事,便唯学校是问。由于我国法律长期以来对学校与学生之间是否为监护关系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因此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往往“十个官司九个赔”。有的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多年后,家长与学校仍然纠缠不清,学校不仅为此支付了大笔赔偿费用,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校声誉也受到了影响。面对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之后的巨额赔偿,学校对课外活动的组织当然是能省则省了。
四、改变农村孩子课外活动现状的策略
根据调查的情况,我们建议改变农村孩子课外活动现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实施课外活动课程化
根据国家发展素质教育的精神,将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纳入学校课程计划,让学生在适量的课外活动中,提高体能,活跃身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其目的是使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技能的培养更好地结合起来,以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发展活动类课程课程化,增强孩子们的体质,让他们对运动类课程的兴趣进一步提升。
(二)准备一些特色的广播体操
玉溪地处云贵高原之上,紫外线较强利用晨间活动或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组织跑步、武术、跳绳、游戏、健力操素质练习、英语角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加学生的锻炼时间。积极发掘推广学生中间流传的兼有休闲、娱乐和体育锻炼功能的自创性游戏,丰富学生的课间和课外活动。
(三)收集或创编乡土特色游戏
为了丰富课余体育活动形式,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收集乡土特色游戏。游戏来源主要有三个:①教师借鉴体育教学中的游戏和教学比赛项目创编。②移植各种新闻媒体上的娱乐健身项目。③学生中自发流行的各类游戏活动加以改造完善。例如:20米×10迎面接力跑;划龙船;长板靴;拍球接力;障碍运球接力;障碍接力跑;滚“雪球”;多人跳绳;集体投篮;竹竿舞等。而本地是一个特色的多民族地区,可以吸收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项目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重视课外活动,合理规划实施。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校教育和课余训练的需要,制定相关的活动计划等等,引导课外活动管理,保证课外活动健康实施。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直接影响、组织者和管理者,课外活动活动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教师除了专职的教学外,还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课外活动打好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业余时间指导学生开展合理的课外活动。在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还要重视班级里的活跃分子,他们能带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社区配合学校组织一些具有专业能力人才,为孩子们提供学习的平台
社区可以联系周边的大学,寻找一些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免费为孩子们提供一些课程,让孩子们可以在玩中学习,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让孩子们学的轻松,学的开心,觉得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而不是痛苦的。与此同时,周边学校组织的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才能够用更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教育,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这些小老师们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学得更进学得更精,并能领悟到其中的知识和真理,这是一种更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教学方法。社区为孩子们提供的这个学习平台,能让孩子们过上充实的假期生活,收获满满,不至于一个假期空手而归,让孩子们有一个快乐而又有意义的假期。
(六)加强舆论宣传,促进家长和社会心态的转变
条例的实施与校方责任险的推行,为课外活动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如果家长和整个社会的心态不发生转变,中小学课外活动就无法长期稳定的开展下去。新闻媒体对舆论的导向具有重要的影响,媒体应当以上述条例的公布实施为契机,从中立的角度、更深的层次去报道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促进全社会树立正确对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观念。
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护能力
学校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安全放到第一位,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和麻痹。针对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自护能力差的状况,学校应当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强化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校组织课外活动前,一定要进行安全教育,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给予学生足够的提醒,防患于未然。作为家长也需要转变观念,主动配合学校承担起孩子安全教育的责任。
五、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对农村孩子课外活动的现状有了较为明晰的了解和分析,并且我认识到了在城乡的经济差距、教育差距仍有一定距离的时候,发展农村孩子的课外活动也是必要的,我们不但要注重他们的学习成绩发展,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发育和美育发展。如果说学习成绩是他们的进入新生活的一个桥梁,那么他们课外生活便是支撑起这个桥梁的同时,通过这次的活动,我还增强了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向往,坚定了刻苦学习,不懈奋发的决心,加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的信心。在此,真诚感谢学校团委给予我们这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感想各方面人员的配合支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继续发奋努力,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刻苦学习,不惧困难。在学校党委和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老师同学的帮助和鼓励下,不断进步,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全部的努力。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为云岭教育的发展作贡献,扎根云岭大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正如一句歌词所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发展云南的教育经济是扛在我们肩上的重任,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是我们的任务,让身处大山深处的孩子也能和生在繁华绚丽的城市的孩子们享受同等教育资源使我们努力和奋进的目标。现如今,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玉溪地区的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同步,我们应该将发展教育与发展经济一样重视起来,文化与经济相匹配,这样更加有益于整个云南省的发展,提高云南省的综合实力。云南省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与东南亚各国的交流频繁,而玉溪身处滇中地区,是各地州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关节点,无论是交通通达度还是文化繁荣程度,都对整个云南省有着重要的影响力,玉溪发展得更好将更有益于云南省引进来和走出去。
作者:杜蕾 来源: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石榴籽红 凤凰花开”推普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4-08-2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