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南财学子三下乡:星星之火以燎原 非遗葵艺焕新生

南财学子三下乡:星星之火以燎原 非遗葵艺焕新生
为深入了解新会葵艺的传承现状,助力非遗葵艺发展,南京财经大学大学“青青园中葵,古韵焕新生”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来到广东江门,通过采访新会技师学院的学生代表和新会有喜店铺的摄影师,从社会、学校、个人等角度探究葵艺传承的可持续性和发展前景。
7月27日,实践团成员按照约定时间与江门新会技师学院的黄同学会面。江门新会技工学院创办于1987年,是新会葵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推广的重要阵地之一,影响不少人走上葵艺传承之路。黄同学作为所在专业的优秀学生,参加过不少葵艺相关比赛并小有成绩。在回顾过往学习葵艺的历程时,她表示葵艺刚入门时编制粗糙是常见问题,但随着手法逐渐变的娴熟,灵感枯竭是他们实现自我突破路上的一大困难。“从入门到自己能独立制作葵艺作品,差不多需要一周。”黄同学表示。如果对葵艺传承只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可见门槛是相当低的,从收集的调查问卷来看,听说过新会葵艺的人数不到五成,可以说是难以“出圈”,传承之路并不顺畅。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江门技师学院同学交谈 高美琦供图
“传承的人太少了,葵艺还是相对小众,对葵艺感兴趣的人也不多,在我看来,葵艺创新方面做的还不够。”谈及对葵艺传承面临窘境的看法时,黄同学遗憾表示。“网上也有一些人在发葵艺相关的帖子,但是吸引到的人很少。”仅凭精致的图文或许可以暂时留住人们的目光,但要提升非遗葵艺的国民度,观赏性,实用性与情绪价值三者缺一不可。
对于如何让新会葵艺实现“破圈”,黄同学也有自己的思考。“现在很多葵扇的图案采用刺绣编织结合的方法,做出来的扇子都很漂亮。考虑到实用性,除了常见的葵扇,我们还学习编制包包、台灯等物件。以后我想往旅游文创上构思,做一些方便携带的具有特色的原创作品。”黄同学补充到:“要想创新发展新会葵艺,需要尝试各种新理念、新材料、新技艺,比如我们也在试着将皮革、布、珠子等材料融合进,或者将葵艺工艺与掐丝珐琅等传统工艺相结合,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
随后,黄同学向实践团成员展示了自己的优秀作品,有葵艺徽章、葵贴画、葵艺灯。在黄同学的每一件葵艺制品所呈现出来的效果,除了实用,还有视觉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这既是葵艺制品不可替代的一大优势,也是葵艺传承的意义所在。
在问到毕业后是否会继续从事葵艺相关产业时,黄同学笑着说:“虽然很不容易,但我挺喜欢葵艺的,我想开一间葵艺工作室, 继续创作更多好的作品。“她的回答让葵艺传承路上多了一个坚定的身影。

图为黄冰燕同学在景堂图书馆中展出的毕业葵艺设计 黄冰燕供图
结束对黄同学的访问,实践团成员们又来到新会有喜店铺,见到了开展完新会快闪活动的摄影师。杂货店内的装饰风格充满了九十年代的味道,几把编织平整的葵扇陈列其中,平添一份温柔宁静的平和气氛。
出于对儿时时光的怀念和对葵艺的热爱,摄影师将葵艺元素加入自己的杂货铺,并且联合同好在新会举办集会。“江门文旅之前也有问过我什么时候办集会,到时候要从网上找博主来打卡拍视频,也可以借机宣传葵艺,扩大新会葵艺的知名度。“摄影师颇为自豪地向实践团成员们介绍。
摄影师表示:“来集会的有很多年轻人,有外地来的游客刷到小红书的帖子来打卡,也有附近的居民过来逛逛,我会在他们进店的时候给他们介绍一点葵艺的知识,如果他们感兴趣,会推荐他们去葵博园。”
谈到葵扇这类葵艺制品会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时,摄影师回答得很干脆:“葵扇肯定不会消失啊,虽然现在有风扇空调,但是葵扇有那种情怀在的,我老家就有葵扇,这个是不用担心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摄影师交谈 高美琦供图
通讯员 杨一凡
作者:杨一凡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
发布时间:2024-08-27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探寻古寺故事,共享乡村发展新篇
  • 探寻古寺故事,共享乡村发展新篇
  • 为深度探寻安海镇西安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助力该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制定出针对性的乡村旅游规划路线,在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海
  • 08-28
  • 赴大别山烈士陵园,传承红色精神
  • 赴大别山烈士陵园,传承红色精神
  • 革命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源自中国共产党在漫长革命征途中的不懈奋斗,它们是民族精神在历史洪流中的璀璨升华。为缅怀先烈英
  • 08-27
  • 滁院学子“三下乡”:遗风织梦,探寻亭城非遗之魂
  •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课外生活情况调查
  • 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的农村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再也不会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去上学的
  •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