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盛夏的7月18日,贵州大学巾帼基因实践队踏入了贵州省剑河县岑松镇下岩寨村,成功开展了一场60分钟的“舌尖上的中国”儿童公益课程活动。此次活动共吸引了79名参与者,主要为少年儿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不仅搭建起了一座通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殿堂的桥梁,更在小朋友们心中播撒下了对中华文化深厚情感与自豪感的种子。
在活动开始前,团队成员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我们深入研究了中国的饮食文化,收集并整理了大量资料,准备了丰富的教学工具,并设计了互动环节。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精心的准备,让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
活动当天晚上,随着团队成员的一声亲切问候,课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拉开了序幕。我们巧妙地以“提到舌尖上的中国,你最想到什么美食?”这一问题作为开场,迅速激发了小朋友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发言,分享着自己喜爱的美食及其背后的故事,课堂氛围瞬间活跃起来。随后,我们顺势引入“八大菜系”的概念,通过观看视频外加团队成员的讲解,带领小朋友们穿越时空,感受从春秋战国至今,中华美食文化的历史变迁与地域特色。
在讲解“八大菜系”时,团队成员不仅介绍了各菜系的历史渊源、主要特点和代表菜品,还深入剖析了它们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团队成员还分别从习俗、气候和烹饪方法的不同,对“八大菜系进行划分和区别。此外,我们告诉小朋友们,鲁菜的醇厚、川菜的麻辣、粤菜的清淡、苏菜的精细、浙菜的鲜美、徽菜的古朴、湘菜的香辣、闽菜的清新,都是中国各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人文习俗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样的讲解,让小朋友们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我们还对我国各地特色小吃进行了简要的讲解,我国东西南北的特色小吃都各有代表,通过对各地特色小吃的讲解,让小朋友们对“舌尖上的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
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加深入地体验中华美食文化的魅力,我们还特别设置了“巧手捏美食”手工活动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小朋友们发挥自己的创意,亲手制作了各种造型可爱、色彩缤纷的面点和小吃。当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成品时,小朋友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自豪的笑容。这个环节不仅锻炼了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中华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回顾整个活动,我们深感欣慰和自豪。通过这次“舌尖上的中国”儿童公益课程,我们不仅让小朋友们了解到了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我们相信,这次活动将在小朋友们心中种下一颗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种子将逐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同时,我们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展望未来,贵州大学巾帼基因实践队将继续秉承“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的宗旨,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推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华美食文化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