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匠心织梦,盐绒雅韵
——非遗技艺的探索之旅
在炎炎夏日的暑期,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滴水行动之童梦护航小分队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探索之旅——“匠心织梦·盐绒雅韵——非遗技艺探索之旅”。这次直播活动以宁波教育博物馆为基地,深入探索并展示了晒盐技艺、钩织技艺以及绒花制作技艺这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宁波,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仅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著称,更以其独特的海盐晒制技艺闻名遐迩,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可追溯到数百年前。小分队的成员开展线上直播,通过图文展示和细致讲解,带领线上的观众详细了解晒盐技艺的历史渊源、工艺流程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除了晒盐技艺外,钩织技艺也是此次探索之旅的一大亮点。钩织,这一古老而精湛的手工艺,在宁波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宁波教育博物馆内,设置了陈辉明钩织工作室作品展,陈老师以传统钩针工艺结合舞台秀、系列主题分块呈现的形式,创作的“红军过草地”等8组历史人物情景作品,每个人物造型惟妙惟肖,战士们的穿着打扮、高举的军旗、枪支等都是严格按照当时原型钩织而成。

绒花,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然而,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这一古老的技艺面临着传承的困境。此次教学活动旨在弘扬和传承绒花非遗技艺,让更多人领略其独特魅力。

在此次直播中,实践团队讲解员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追溯绒花悠久的历史渊源。从古代宫廷的华丽装饰到民间的喜庆配饰,绒花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通过高清画面,观众们得以近距离欣赏绒花的精妙工艺。那细腻的绒丝在工匠手中变幻出千姿百态的花朵,每一朵都仿佛在诉说着传承千年的故事。直播间里,观众们热情高涨,纷纷留言互动。有的表达了对绒花之美的惊叹,有的则表示通过直播对传统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这场直播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文化洗礼。

实践团队希望能够培养大众做手工的意识和能力,考虑到扭扭棒易操作,因此在直播中还进行了扭扭棒教学,详细地为观众们介绍了扭扭棒的特性和使用方法。从基础的扭、折、卷等技巧,到复杂的造型创作,团队成员进行了耐心且细致的讲解和示范。观众们通过屏幕,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创意的手工工作室,能够实时与老师互动交流,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此次扭扭棒直播教学不仅为手工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更激发了大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许多参与者表示,通过这次直播,他们发现了手工制作的乐趣,并且有信心运用所学技巧创作出更多精美的作品。通过线上直播教学的形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人能够便捷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非遗教学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传承着古老的智慧与技艺。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踏上这座桥,共同守护和传承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