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之砖桥“龙”跃:大学生守护非遗之光

       ——安徽理工大学如炬晨曦,皖守“童”行志愿服务队赴广德市砖桥村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能够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7月15号下午,安徽理工大学如炬晨曦,皖守“童”行志愿服务队前往广德市的砖桥村参加了以“三下乡之砖桥“龙”跃:大学生守护非遗之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其中砖桥村舞龙是当地独有的非遗文化,要加强对该文化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要把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舞龙团队成员与如炬晨曦,皖守“童”行志愿服务队成员的合照 钟启豪 摄)
 
       砖桥村舞龙是当地独有的非遗文化,起龙仪式只在制作新龙灯时才会开展,机会难遇。实践团队成员助力砖桥村非遗传承时遇到了起龙仪式。并且和当地的民众们共同参与到仪式过程之中,参与起龙仪式可以让人亲身感受和传承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通过舞动龙身,人们能够体验到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拜和敬意,以及龙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亲身体验砖桥村舞龙的起龙仪式可以让人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享受热闹喜庆的氛围,并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砖桥村当地人民舞龙过程 高上 摄)
(如炬晨曦,皖守“童”行志愿服务队成员亲身体验照片 高上 摄)

       通过对非遗文化传承人的采访,我们了解到砖桥舞龙非遗历史悠久,传递下去已经是第四代了,并在当地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帮助下得到全新发展,在当下焕发出崭新的生机与活力。砖桥舞龙全部由传承人手工制作,工艺精美繁复,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之后又对砖桥村黄主任进行了采访,我们了解到砖桥村舞龙是当地独有的非遗文化,起龙仪式只在制作新龙灯时才会开展,机会难遇。砖桥龙灯在老一辈传承人的坚守中保留了其独有的乡村特色,从制龙、起龙再到舞龙,每一个环节都由传承人亲身参与,严格把关,制成的龙灯形神皆备,彰显了匠人精神,已经成为砖桥村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并且近年来,在当地政府以及砖桥村社区的大力宣传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于到体验非遗文化、宣传非遗文化乃至弘扬非遗文化的事业中。黄主任表示,非遗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于人,只有呼吁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传承舞龙文化的队伍中,才能让乡村文脉继续流传。

(对非遗文化传承人的采访图片 钟启豪 摄)
 (对砖桥村黄主任的采访照片 高上 摄)


       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非遗文化的传承关键在于人,只有呼吁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传承舞龙文化的队伍中,才能让乡村文脉继续流传。要把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当地热情的参演民众与安徽理工大学如炬晨曦,皖守“童”行志愿服务队成员合影 钟启豪 摄)


 
 

 
时间:2024-07-16 作者:程坤 陈文轩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如炬晨曦,皖守“童”行志愿服务队 关注:
社会实践推荐
  • 绘留守心语,访耆宿心声——共绘情感关怀新篇章
  • 泰州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关于“昭阳古城”
  • 七彩青春志愿服务队暑期支教:传承汉字与书法艺术
  • 踏寻革命足迹,铭记历史荣光
  • 踏寻革命足迹,铭记历史荣光
  • 为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7月15日,山东理工大学向日葵暑期社会实
  • 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