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语同频,乡振兴”推普实践团深访长乐镇政府
为积极响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推进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积极探索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7月8日上午,中南大学“语同频,乡振兴”实践团队拜访了长乐镇人民政府文化旅游办公室,围绕长乐镇文旅发展、非遗保护与传承等问题与政府工作人员展开了访谈。
民间组织,政府协办
长乐镇是岳阳地区的文化重镇,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谈到长乐镇政府如何助力文旅发展,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问题时,长乐镇人民政府文化旅游办公室宣传干事何冰洁,文化专干霍佳钰讲到,长乐镇居民的文化生活十分丰富,他们自发成立了许多民间文化团体,如回龙门诗社,楹联协会等。对于这些团体举办的文化活动,政府通常会予以引导和支持,在遇到重大事件或重要节庆时,政府也会参与组织部分文化活动。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长乐镇政府组织回龙门诗社等团体积极作诗,并收集出版,以此庆祝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长乐镇抬阁故事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长乐镇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明珠,每年的元宵节,长乐镇都会举办大型的故事会演出活动,这一活动作为传承非遗的重要活动形式,政府每年都会积极协助故事会的举办,大力支持故事会这项非遗文化的发展。在政府的引导和居民的热情参与下,长乐镇的文化发展欣欣向荣,非遗传承有序进行,尤其是麻石街两侧商铺门口独具特色的楹联和元宵节盛大的抬阁故事会,已经成为助力文旅发展的亮丽名片。
从小培养,储备人才
在开展助力文旅发展、传承保护非遗工作的过程中,长乐镇政府十分注重培养和储备文化传承的后备军。何冰洁干事向团队成员介绍到,长乐镇共计有各级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与居民生活和学生学习有着紧密联系。以抬阁故事会为例,镇上的不少小朋友从4岁起便开始参与到故事会的演出之中,演绎故事会的经历会贯穿他们从幼年到少年的整个成长过程和接受基础教育的过程。因此,长乐镇政府积极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编写非遗教材,开设非遗课程,这既让提升了孩子们运用普通话的能力,也能让他们系统学习掌握了非遗文化知识,又可以丰富非遗文化的传承谱系,可谓是一举三得。同时,镇政府注重吸收在长沙等地接受过大专以上教育后返乡的青年学生作为储备干部,并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等形式锻炼和培养他们反哺家乡,服务基层的能力,为长乐镇文旅发展和乡村振兴事业的稳步推进提供人才储备。
长乐镇马桥村村书记助理、人大秘书、统战干事潘灿在访谈中也向团队成员介绍了抬阁故事会传承发展的局限性。他讲到,不同于其他可以随时表演的非遗文化活动,长乐抬阁故事会一般只在每年元宵节隆重举办一次,虽然在遇到重要节庆或到其他地区进行交流时也会演出,但规模根本无法与元宵节的故事会相媲美。这意味着如果想要直观了解这一活动的全貌和盛况,每年只有一次机会,这就让长乐抬阁故事会的传播、传承和发展有了较大的局限性,是现阶段传承这一非遗较为突出的困难。在调研过程中,团队也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将推动该问题有效解决列为团队此次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向之一。
在访谈的最后,潘灿向团队成员分享了他在基层工作的心得体会,并鼓励团队成员多下基层,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锤炼本领,提升自我,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