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作为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全国种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在种植加工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包括采收加工时的丹参茎叶、丹参花、丹参须根,深加工时经提取后残留沉淀及药渣等)。据调查,我国每年丢弃丹参花总计超过4000千克,每年浪费丹参茎叶总计超过1万吨, 造成了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丹参花与花序、茎叶、须根等非传统药用部位中含有种类众多、含量丰富的活性成分, 具有明显的药理活性, 特别是地上部分, 是酚酸类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天然来源,且抗氧化、保护脑缺血性等作用更强。虽然目前很多团队已经开始进行丹参非传统药用部位综合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 并且市场上已有丹参花茶、丹参叶茶、化妆品等产品出现, 但丹参的利用潜力远远没有发掘出来。
山东中医药大学赤色丹心创业团队成员勇于创新,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深化不同采收期丹参不同部位活性成分合成积累规律等研究, 首创定量水提结合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热水浸提酶解协同法等优势技术,在不影响丹参药材产量与质量的前提下, 科学采集非药用部位研发相关产品, 并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品、有机肥等行业,践行了“可持续发展、循环利用”的原则,降低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丹参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