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红色足迹,探食药安全

食药安全心连心,毛尖苗药响百灵

为提升团队专业素养,丰富和拓展专业认知,2023年8月2日,南京师范大学六好青年团队围绕“零距感受真食药“主题赴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了解食药生产企业的生产技术。本次团队参观了两家企业,分别是“贵州贵天下毛尖集团”与“贵州金苗方药业有限公司”。

 
一丶企业简介

“贵天下毛尖集团”是贵州省政府出资成立的省管国有独资大一型企业——贵州现代物流产业集团控股子公司,其以构建“贵天下+都匀毛尖茶”等覆盖全省、引领全省的品牌矩阵,打造一个产业站位高、品牌包容广、引领带动能力强的茶企龙头企业,让天下人喝贵州茶,让贵州茶风行天下,助力乡村振兴为战略地位。

“贵州金庙方药业有限公司”坐落在风景优美,中医药,苗医苗药,侗医侗药等医药资源雄厚的云南贵州,其着力科研,研发,生产,经营,销售产业一体化,医用消毒液等消杀产品,中医药民间药方等一系列中医药新产品,贵州金苗方药业是集中医药,苗医苗药,侗医侗药科研,研发,生产,经营,销售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中医药企业。

二丶学习记录

团队一到茶厂,便换上了生产车间工人的专用服装。负责人蒙总说:“我们这里最需要保障的就是茶叶的卫生问题,任何在此车间工作的员工都必须要经过全身消毒”。走进车间,蒙总便开始介绍了毛尖茶叶的生产流程,一共分为三个部分:杀青,揉捻,干燥。蒙总解释道:“杀青,就是彻底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氧化,以获得绿茶应有的色、香、味,散发青草气,提高茶香,蒸发一部分水分便于揉捻。而揉捻则是为了缩小体积,干燥后便可分开包装。”同时为我们讲解到:“茶叶分为五个等级:珍品,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等级越高,意味着纯手工制作的程度越高,相应价格也就越贵。许多茶民,他就喜欢喝手工做出的那种特殊的香味。”接着蒙总带着团队成员参观了负责制造一二三级毛尖茶的车床,硕大的机器展线了极具现代化的制茶工艺水平。团队成员细心地听着蒙总阐述这些车床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流程。之后,团队分别参观了负责分装的场所以及各种级别茶叶的包装(涉及企业机密不便拍照),团队成员也都对制茶工业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离开茶厂时,蒙总对团队成员道:“茶叶里面包含了太多食品化学的知识,如何再让茶叶的品升一个级,还得看未来的你们啊!”于是团队承载着蒙总的希望告别了茶厂,前往药厂。

走进药厂,团队成员跟随潘总上了产药楼层,映入团队眼帘的既是现代化的装饰,墙壁上贴着产药步骤,仿佛时刻提醒着在职员工。潘总说到:“我们金苗方公司,主要产品就是通过苗族人民的老秘方,加以科学的配比生产出来的。是周边少数民族都非常青睐的一家品牌。”接着潘总沿着墙纸上的步骤,一步一步,一部一部的带着团队成员参观现代化产药机器,其中有蒸馏装置,冷凝装置,制片装置等等。暂时没生产的车间有些许冷清,但或许就是如此密闭严肃的环境,才造就了最干净卫生的药品。离别时,潘总感叹道:“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流传了千百余年,我们的目标就是将苗药推广至全国乃至全世界。也希望你们以此为目标!”

三丶总结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六好青年团的团队成员更加清晰专业就业方向,明确专业目标。零距离接触食药生产技术,让团队成员切身实地的感受到食药的魅力,也更加明白食药安全未来会面对的挑战。走进企业,也了解到了不同企业的目标与企业文化。学到了课堂之外的知识。

伟大转折的前夜,猴场会议!

接下来,为了追寻红色记忆,庆祝建军96周年。南京师范大学六好青年实践队积极号召党中央“普及红色主题教育”,于2023年8月1日围绕“重走红色足迹,心与先辈同行”主题赴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猴场会议会址。通过实地参观革命旧址,深入了解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史和光荣时机。
这次实践活动,六好青年走进猴场会议会址,通过博物馆呈现的历史,一暮暮追溯当初中国工农红军腹背受敌的险境,一帧帧想象当时党中央领导召开会议激烈讨论,一段段领略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到贵州的一路艰辛不易。在那个年代,红军完完全全是靠着他们的双腿,一步一脚印的与敌人周旋在贵州险峻的大山中。伟大转折的前夜,跋山涉水的困难险阻。猴场会议为之后遵义会议做实了铺垫与准备。

此次红色研学的旅程,对六好青年团队来说更如同精神洗礼。在会址博物馆记录的种种文件中,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战术方针的意义,其破万难克险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精神,更是牢刻在每一位成员心中。走出会址再回望,80余年的历史如在昨日,队员们更加认识到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深知砥砺奋发义不容辞!

三线建设:远去的背影永恒的精神

追忆艰苦“跃进”时代,深刻理解由党中央组织开展的红色“三线”建设,体会该决策丰富内涵与厚重历史文化。2023年8月3日,南京师范大学六好青年实践团队深入“三线”建设的“第三线之一”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走进当地“三线博物馆”开展实地参观研学。
研学记录

都匀的三线建设,在当时被唤作26所,0847部队。走进三线博物馆,团队成员便感受到一股重工业的气息。博物馆中,大部分都是当时所生产的军工产品,例如雷达,滤油机,老式飞机,火车。航空部件等许多产品,都保存着相当完整,走进看似乎还油光满面。三线建设者的后代们不断跟团队介绍当时加工军工品的困难,解释当时的历史。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许多科学家带着家属从一线迁移至三线生活,不辞艰辛,鞠躬尽瘁的研发,制造,指导出了本地一代又一代的三线后代。如今他们引领着团队更好地探索三线建设的那段历史。“三线”旧厂虽已不在,可精神早已深入这片土地与人心。离开三线博物馆,三线后代将记载着那段历史之书送予团队,嘱咐好好珍藏。

总结

此次走进三线博物馆,六好青年团成员更加深刻体会了西南地区红色建设灵魂以及“三线”研究成果队强国梦想的贡献。通过对先辈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积极行动的解读,深刻领略了其不畏万难的精神。更加感到肩上责任之重大,向共和国建设者们致以最高敬意。

采访——听君言既会军心。

为贯彻党中央号召开展全国大学生红色主题教育,切身感悟中国近现代历史,南京师范大学六好青年社会实践团队于2023年8月4日围绕“重走红色足迹,心与先辈同行”主题,开展了对退伍军人的走访慰问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使团队成员能够近距离聆听军人对战场的直观描述,感受军人对信仰的不懈追求。
“还原战场,诉说过往”

Q:您当初为什么想参军加入部队?

A:一是因为我的哥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扣林山战役中牺牲在了战争前线,于是我想接下哥哥的钢枪,走进了部队。二是当初家里孩子多,抚养压力大,我便想早些入伍,这样就不给家里增添负担。

Q:您在部队中的职务是什么?服役多长时间?

A:卫生员,服役了6年。

Q:您在部队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A:是我人生中打过的第一场战争——老阴山战役,当时我还只有17岁,我只记得有源源不断的伤员被抬进诊所,那个战场啊可以说血流成河啦,战场上的残酷是用文字写不出来的!

还有就是我的战友,那是最坚固的感情。

Q:您上战场害怕吗?

A:还没上的时候当然害怕啊!当时我都没你们大呢!但我主要负责后勤工作,听着前线战友们的冲锋呐喊,我只想着我要尽我所能把受伤的战友照顾好!

Q: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您认为部队带给您什么?

A:绿色军营的训练、学习和生活,让我拥有一段丰富宝贵的经历,感谢部队培养我许多能力以及吃苦精神,使我慢慢变得成熟。我老是说,这辈子当过兵,没有什么后悔的了!

Q:您对我们新时代大学生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A:希望你们这些大学生能坚定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特别是学习军人顽强拼搏的品质!做有责任感、能担得起未来国家发展重任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圆梦人

总结

通过这次走访慰问,六好青年队的队员们对战场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更能领会到军心的坚韧,更加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切身体会了军人的风采与精神。
时间:2023-09-03 作者:丁一凡 王凤丹 杨传臣 尹浩然 马杰 郑翼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关注:
社会实践推荐
  • 踏红色足迹,探食药安全
  • 为提升团队专业素养,丰富和拓展专业认知,2023年8月2日,南京师范大学六好青年团队围绕“零距感受真食药“主题赴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进
  • 09-03
  • 普食药安全知识,养科学饮食习惯
  • 普食药安全知识,养科学饮食习惯
  • 在这个暑假六好青年队在南京地区进行了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科普宣讲,团队一共走进了三个社区分别是鼓楼区苏州路街道、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
  • 09-03
  • 乡村庄稼情,助留守儿童梦
  • 乡村庄稼情,助留守儿童梦
  • 2023年7月28日,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红色基因引领劳动教育,食药科普助力乡村振兴”六好青年走进西南乡村科普考察团深入
  • 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