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踏访兰考寻清韵,仰瞻裕禄守初心

踏访兰考寻清韵,仰瞻裕禄守初心
  中国青年网开封7月3日电(通讯员严娣琴王园园熊红茹)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蒲公英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7月2日前往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展开主题为“问底中国传统文化,探寻清官精神的古今呼应”的实践活动。深入探寻和了解焦裕禄的清官形象,呼吁中青少年学习并传承清正廉洁的精神。
  
  图为兰考火车站中国青年网通讯员严娣琴摄
  兰考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遗迹,文化底蕴深厚。实践者们怀着崇敬之心走进焦裕禄纪念园,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践行“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在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与精神力量的土地上,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意义的志愿活动,为纪念园增添了一抹亮丽的奉献色彩。搬运物品时,老旧物件带着岁月的温度,传递的不仅是重量,更是对焦裕禄同志事迹传播的责任。整理资料时,在案头与历史对话,一页页泛黄的记录、一帧帧珍贵的影像,让我触摸到焦裕禄同志“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坚守。
  
  图为“蒲公英”实践团队员在搬运物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杨明馨摄
  
  图为“蒲公英”实践团队员整理资料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温扬铭摄
  志愿服务活动期间,实践者团队随后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焦裕禄纪念园内的焦裕禄墓园,举行庄重的鞠躬致敬仪式,深切缅怀这位“县委书记的榜样”。墓园之内,松柏苍翠,焦裕禄同志的陵墓静静矗立,庄严肃穆。实践者们整齐列队,神情肃穆,在陵墓前肃立片刻。随着实践团队长一声“向焦裕禄同志三鞠躬”,全体成员深深弯腰,三次鞠躬饱含着对人民好书记的无限敬仰与追思。鞠躬礼毕,大家驻足凝视陵墓,仿佛在与这位用生命诠释担当的共产党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焦裕禄同志在兰考的475天里,顶风沙、冒严寒,身先士卒带领群众战贫困、谋发展的画面,在每个人心中愈发清晰。一位实践者轻声感慨:“这三鞠躬,不仅是对先烈的缅怀,更是对我们自身的鞭策——要像焦书记那样,把群众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简短而庄重的鞠躬仪式,是一次精神的再淬炼、初心的再叩问。实践者们以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着对焦裕禄同志的深切缅怀,更将这份敬意化为砥砺前行的动力,立志在新时代的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担当篇章。
  
  图为“蒲公英”实践团队员对陵墓鞠躬致敬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园园摄
  团队成员们怀着崇敬之心踏入纪念馆。在解说员的引领下,大家的目光首先聚焦于序厅的焦裕禄半身铜像,铜像生动展现出焦裕禄同志坚毅、亲民的形象,无声传递着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随着解说深入,成员们依次参观各个展区,从“苦难童年”“投身革命”,到“临危受命”“战斗兰考”,再到“精神永存”,每一段故事、每一张照片、每一件实物,都在解说员饱含深情的讲述中鲜活起来。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不时交流感悟。“以前从课本里了解焦裕禄精神,今天听解说、看实物,才真正懂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这短短二十字背后,是怎样沉甸甸的担当。”一位成员在参观后由衷感慨。
  
  图为焦裕禄铜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严娣琴摄
  
  图为“蒲公英”实践团队员听解说员解说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温扬铭摄
  此次志愿活动,既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更是一场生动的实践课堂。实践者们用汗水浇灌初心,以服务诠释担当,让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也为更多人树立了“学榜样、做实事、献爱心”的良好示范。
  
  图为“蒲公英”实践团队员在焦裕禄纪念碑前合照熊红茹摄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发布时间:2025-09-0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