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初遇谢王小学:蝉鸣里的陌生与亲近

大巴车碾过最后一段碎石路时,车厢里的喧闹突然静了下来。前排有人指着窗外喊"到了",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片低矮的红砖墙伏在田地尽头,铁门上方"谢王小学"四个字被风雨浸得发白,像块褪色的旧布。车还没停稳,铁门后就攒动起一片小小的身影,蓝布校服在阳光下晃成一片流动的海。
     校长已经等在门口,手里攥着串锈迹斑斑的钥匙,裤脚沾着新鲜的泥土。"路不好走吧?"他笑着往我们手里塞矿泉水,瓶身上凝着的水珠滴在他黝黑的手背上,"孩子们天不亮就来校门口等着了,三年级的丫蛋揣着煮鸡蛋,说要给城里来的老师当早饭。"我接过水时,指尖触到他掌心的厚茧,像摸到了这片土地的年轮。
    我是传统文化课的,也就是语文课。推开教室门的瞬间,好多双眼睛齐刷刷望过来,像受惊的小鹿。靠窗第三排的男孩突然把脑袋埋进臂弯,露出半截洗得发白的蓝布衫;第一排扎羊角辫的女孩手里转着铅笔,笔杆上还缠着圈透明胶带。黑板右上角贴着张泛黄的课程表,"传统文化"一栏空着,旁边用粉笔写着"待安排"。
    第一堂语文课原本准备教《三字经》,可刚写下"人之初"三个字,后排就响起怯生生的提问:"老师,'初'是啥意思?"我转身时,看见个豁着门牙的小男孩举着手,袖口磨出了毛边。突然意识到,这些孩子连课本上的常用字都认不全,《三字经》对他们来说太遥远了。
    临时改教儿歌时,教室后排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那个靠窗的男孩正用铅笔在桌角画小人,线条歪歪扭扭,却能看出是个举着锄头的农夫。我走过去时,他慌忙用课本盖住,耳朵红得像熟透的西红柿。"画得真好,"我蹲下来轻声说,"能教老师画吗?"他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惊讶,迟疑着点了点头,铅笔在桌面上留下个小小的墨点。
    午休时在操场角落发现个石磨,磨盘上的纹路里嵌着细碎的玉米粒。王校长说这是村里以前磨面用的,现在闲置了,孩子们总爱围着它转圈。正看得入神,衣角被轻轻拽了拽,是那个扎羊角辫的女孩,手里捧着片玉米叶,上面躺着只折纸青蛙。"老师,这个给你,"她把青蛙往我手里放,"我叫丫蛋,刚才那个画画的是小石头。"青蛙的后腿用红绳绑着,一拉就能跳起来。
    傍晚整理教具时,发现讲台抽屉里多了个玻璃罐,里面装着几颗圆滚滚的野枣,罐口压着张纸条:"老师,甜的——小石头"。字迹歪歪扭扭,像是用左手写的。窗外的蝉鸣一阵高过一阵,我捏着那颗带着体温的野枣,突然明白,所谓初见,从来不是单向的打量。这些孩子用他们的方式,悄悄为我打开了一扇窗,窗外是玉米地、石磨和永不褪色的夏天。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发布时间:2025-08-28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政务实习砺成长
  • “梦沅”实践团成员深入县委机关多部门,在不同岗位参与日常工作,收获成长。
  • 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