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河南大地,阳光炽热,希望蓬勃生长。为深入贯彻“教育扶贫”、推广普通话的理念,江苏大学“嗣音”支教团队怀揣着知识与爱心于7月7日,跨越千里,抵达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城郊乡学校,开启了为期两周的暑期支教之旅。团队成员为当地的孩子们带来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程,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拓展视野,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图为支教团成员与学生合影。卢岩东 供图
课程丰富多元,点亮心灵求知灯塔。“嗣音”团队成员结合自身特长和当地儿童的实际需求,经过精心备课,设计了涵盖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课程,想要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播下一颗梦想的种子。
在为期两周多的暑期支教时间里,孩子们体验到了与平日课堂不同的精彩。在心理系列课堂——认识自我、做开心的人、把话听进耳朵、长大以后想做什么上,通过互动小游戏、情景模拟、绘画表达等形式,引导孩子们认识情绪、学会表达、建立自信,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为他们的心灵健康保驾护航。在普通话推广课上,团队成员耐心传授发音技巧,组织朗诵、演讲等活动,帮助孩子们克服河南地方方言影响,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沟通自信。
图为孩子们在心理课上情景演绎。卢岩东 供图
在趣味地理探索上,团队成员利用地图、地球仪和生动视频图片讲解,带领孩子们“云游”祖国大好河山,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在心中种下“行万里路”的向往。同时开展科学科普实验,用简单的物理、化学小实验点燃孩子们对科学的热情。如大气压强实验、关于鸡蛋浮力实验等,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也精心设计了体育游戏和团队活动,锻炼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让他们在奔跑跳跃和团队协作中收获了快乐。
图为团队成员为孩子们上体育课。卢岩东 供图
播撒希望种子,收获成长感动。在河南支教的日子里,队员们不仅在课堂上耐心细致地教学,努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后也倾听孩子们的想法,成为孩子们的知心朋友。孩子们从最初的拘谨变得活跃起来,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想象。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点滴的进步,是团队成员此行最大的收获和动力。
队长陈一表示:“很荣幸这次能和团队成员们一起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这是一场与孩子们爱与被爱的双向奔赴,很荣幸能在我们最好的青春里邂逅这群孩子,我想,这是对我们青春最美好的注脚。”
图为学生折纸飞机。赵磊 供图
情系乡村基础教育,彰显青春担当。江苏大学“嗣音”团此次河南之行,克服了生活条件、语言沟通等困难,努力丰富乡村留守儿童的暑期生活,为促进教育公平贡献了青春力量。团队未来将继续关注乡村教育,将这份爱与责任延续下去。
通讯员:殷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