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潍职学子三下乡:“智绘乡居,影存温情” 用人工智能点亮乡村振兴路

  7月中旬,潍坊职业学院“智绘乡居・影存温情”社会实践团怀揣着用科技赋能乡村的初心,深入潍坊的科技田野与红色沃土,走进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卢志英烈士故居、禄牌大姜产业种植基地及岞山村四大实践地,以研学探访、技术科普、实践服务、温情纪实等方式,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乡村发展场景,在青春实践中书写乡村振兴的温暖答卷,播撒科技火种,留存乡村温情。​

研学科技田,解码AI助农新路径​

  “要让人工智能技术真正扎根乡村,首先得弄明白科技如何与农业生产无缝衔接。”实践团成员在研学开篇时达成这样的共识。​

  团队走进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沉浸式研学AI作物监测系统。成员们认真记录智能算法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土壤湿度、作物生长状态等数据,进而优化灌溉方案和施肥策略。他们将复杂的技术原理拆解为 “作物喝水多少AI说了算”“庄稼长势数据化” 等通俗案例,为后续向农户科普积累实用素材。

  在禄牌大姜产业种植基地,队员们跟着种植户参观禄牌大姜的生长环境,学习姜的生长周期与养护要点,重点关注病虫害识别环节,随后现场演示大数据如何记录姜田生长数据,让农户直观感受科技对传统农业的升级作用。​


图为团队成员在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研学AI作物监测系统。陶健涛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在禄牌大姜观测大姜的生长环境。亓梓涵 供图

红色润初心,开设AI课堂传薪火

  “用年轻人擅长的科技手段,让红色故事焕发新的生命力。” 这是团队在卢志英烈士故居开展实践时的核心思路。​

  在卢志英烈士故居,队员们仔细参观珍贵的历史展品,静心聆听老党员口述革命先辈投身革命、舍生取义的感人事迹,深刻感悟红色精神的时代内涵。为了让红色教育更贴近青年群体,团队创新开设 “红色AI课堂”,利用AI技术还原革命场景片段,通过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了解革命历史,将红色基因的种子播撒在少年心中。​


图为团队成员在卢志英烈士故居合影留念。陶健涛 供图

温情入乡居,科技服务暖民心​

  “科技不仅要有精度,更要有温度,要让村民们真正用得上、用得好。” 这是团队在岞山村开展服务时的行动准则。​

  作为光伏示范村,岞山村的智能光伏监控系统是科技助农的生动实践。队员们深入拆解系统运行原理后,用通俗的语言向村民讲解光伏电站的智能管理模式。针对当地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的困难,团队成员一对一耐心教学,从基础操作到实用功能逐一演示,并下发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实践期间,队员们为村民拍摄全家福,结合AI图像美化、智能排版等技术制作电子相册与实体相框,定格美好瞬间,传递温暖并记录乡村振兴路上的华丽蝶变


图为团队成员向岞山村老人讲解智能手机使用方法。亓梓涵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为岞山村老人拍摄全家福。陶健涛 供图

成果促反哺,青春力量续华章

  “智绘乡居不是短期行动,而是长期坚守的责任。”实践团在总结会上这样表态。​

  团队将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整理成科普手册,系统梳理人工智能在农业、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与操作方法;发起 “智绘基金”,计划通过技术帮扶、资源对接等方式持续反哺乡村发展。接下来,团队将继续深化实践成果,精进技术传播能力,让人工智能技术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 “加速器”,用青春力量让科技之光照亮乡村沃土,让温情之花绽放在齐鲁大地。


图为团队成员与岞山村村民合影留念。陶健涛 供

来源:潍坊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智绘乡居・影存温情”社会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5-08-24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