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寻找源头,听见乡音

        2025年7月6日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语你同行”乡村振兴实践队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海子街镇安山村了解到该村村民世世代代饮用山泉水,决定去山上寻找山泉水的源头。山泉水如同大地的血脉,滋养着这片质朴的土地。它从青翠的岩缝间涌出,清澈甘冽,富含钙、镁等天然矿物质,不仅为村民提供健康的饮用水源,还灌溉着农作物,让每一口清甜都沉淀着自然的馈赠。泉水叮咚,流淌过世代村民的生活,既是生命的依托,也是乡愁的符号——孩童在溪边嬉戏,妇人们浣衣闲话,老农掬水解乏,人与水的共生在此刻显得如此诗意而永恒。
(图供:村民带我们上山寻找山泉水的源头 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供图)
        清晨九点半,实践队队员们身着统一队服,跟随头戴草帽的村民向深山进发。村民手持镰刀在前开路,锋利的刀刃划过茂密的草丛,发出清脆的"嚓嚓"声,为我们劈开一条蜿蜒的山径。晨露未干的草叶沾湿了裤脚,山间清新的空气里混合着青草与泥土的芬芳。队伍最前方的蓝色队旗在微风中轻扬,与满山的苍翠相映成趣。我们踩着新开辟的小路,在村民娴熟的带领下,向着目的地坚定前行。
(图供:实践队队员在村民带领下抵达滤水房 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供图)
        在村民的带领下,实践队的队员们抵达了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白色滤水房。这座不起眼的建筑承载着安山村重要的民生功能——据村民介绍,他们日常饮用的自来水正是经过这里严格过滤后,再通过管道输送到各家各户的。队员们围聚在滤水房前,浅蓝色的队服与周围的苍翠形成鲜明对比,他们手持"语你同行"的蓝色队旗,认真聆听村民讲解。滤水房白色的外墙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周围郁郁葱葱的树木为它撑起一片阴凉。这座看似简单的设施,却是连接着村民健康生活的重要纽带,让甘甜的山泉水经过净化后,源源不断地流入每家每户的厨房与餐桌。
(图供:实践队队员在村民带领下抵达山泉水源头 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供图)
        在村民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们沿着蜿蜒的山路,最终抵达了这处隐秘的山泉水源头。穿过幽暗的通道入口,眼前豁然开朗——清澈的山泉从岩缝中汩汩涌出,在布满青苔的石头上欢快地流淌。身着浅蓝色队服的队员蹲下身来,轻轻触碰这清凉的泉水,指尖传来沁人心脾的凉意。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冠洒落,在水面上跳跃着细碎的光斑,与周围郁郁葱葱的植被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村民自豪地介绍,这处天然泉眼水质甘甜清冽,是全村人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图供:村民给配合实践队队员们拍宣传视频 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供图)
        抵达山泉水源头后,那位头戴草帽、身着白蓝衣裤的村民热情地配合实践队队员们拍摄宣传视频。他蹲在汩汩流淌的泉眼旁,双手捧起清冽的山泉水,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这水养了我们祖祖辈辈",他对着镜头说道,身后郁郁葱葱的植被和湿润的石块构成天然背景。拍摄过程中,他特意强调:"我不宣传水~我只宣传我的家乡",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村民对故土的深情。清澈的山泉映照着蓝天,实践队队员们的镜头记录下了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面。
来源:刘欢 邓安琦 代远艳 刘嘉馨 向美霞王克群 杜胜东
发布时间:2025-08-21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