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倾听心声,共育成长“院长妈妈有约”社会实践支教队莲厝服务点家访活动纪实

         为进一步深化家校协同,精准把握不同年级学生成长需求,闽南理工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妈妈有约”社会实践支教队莲厝服务点,开展了一场覆盖幼小、低中高全学段的家访活动,以心贴心的交流,架起共育桥梁。
  
  幼小衔接:叩响成长之门
  在幼小衔接阶段家庭走访中,支教队聚焦学习环境与亲子互动。“孩子在家有专门的小学习角,摆着绘本和小画板,每天睡前会在这儿看会儿书。”一位家长笑着介绍,眼中满是对孩子成长的期许。当问及课余兴趣,家长们纷纷分享:“喜欢捏彩泥、听故事,周末会带他参加社区的亲子手工活动,就想让孩子多接触新鲜事儿。”
  交流教育困惑时,一位家长坦言:“孩子有时候注意力不太集中,担心上小学跟不上,支教队的趣味课堂,能不能多培养培养专注习惯呀?”支教队员认真记录,承诺会在教学中融入互动小游戏,助力孩子顺利过渡幼小衔接关键期,让知识启蒙更具温度。
  
  图为支教队员前往幼小衔接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宋诗雯供图
  低年级:捕捉成长微光
  踏入低年级学生家庭,“变化”成为交流关键词。“支教课后,孩子像变了个人!以前回家就看电视,现在会主动摆弄实验器材,研究‘为什么’,还拉着我们一起‘探索’。”一位家长兴奋分享,细数孩子自主学习的惊喜转变。
  谈及支教赋能,家长们积极献策:“孩子爱动脑筋,多设计些‘闯关挑战’课呗,像解谜、找规律,准能激发他们的聪明劲儿!”当聊到思维拓展,家长期待满满:“希望孩子能学会‘换角度想问题’,遇到困难不慌,支教队要是多些‘情景思辨’活动,肯定能帮孩子打开思路!”
  听到孩子分享“用新方法帮同学解手工难题”时,家长们纷纷点赞:“这种合作场景太好啦,既能让孩子学会分享,又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支教队想得真周到!”
  
  图为支教队员前往低年级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宋诗雯供图
  中年级:共探成长路径
  中年级家访里,学习规划与教育期许成为焦点。“孩子每天写完作业,会自己整理错题,我们在旁边陪着,遇到难题一起讨论。”一位家长介绍家庭学习模式,对支教队也提出需求:“希望多讲讲作文技巧,孩子写作文总像‘流水账’,支教老师的生动课堂,说不定能让孩子开窍。”
  交流支教反馈时,家长直言:“课程很丰富,但有些知识拓展太难,孩子跟不上。能不能分层设计,让基础弱的孩子也能‘吃饱’。”支教队员虚心接受,承诺优化课程梯度,让教学更贴合孩子实际。当问及对孩子成长期望,家长们一致表示:“成绩是一方面,更希望孩子能开朗、会合作,支教队的集体活动,得多给孩子‘露脸’机会!”
  
  图为支教队员前往低年级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宋诗雯供图
  
  高年级:守护成长困惑
  高年级家访中,学习习惯与心理疏导成为重点。“孩子学习挺自觉,就是遇到难题爱钻牛角尖,有时候急得掉眼泪。”一位家长心疼地说,期待支教队能“教孩子点‘解题心态课’,让他们学会调整情绪”。
  谈及学习环境,家长们分享:“给孩子留了独立书房,我们尽量不打扰,但青春期孩子话少了,希望支教队能多开展‘心灵树洞’活动,让孩子有地方说心里话。”对支教内容优化,家长建议:“增加学科冲刺技巧,像数学几何模型、英语阅读速记,帮孩子高效备考;也多组织户外实践,让孩子别总闷在题海里。”
  听到孩子念叨“喜欢支教老师讲的励志故事”,家长欣慰表示:“支教队不仅教知识,还关心孩子心理,这份用心,真的让我们很踏实。”
 
  从幼小衔接的期许,到高年级的关怀,莲厝支教队以家访为窗,精准洞察不同学段成长需求。队员们将家长的每一句建议化作动力,持续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形式,让支教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成长陪伴。这场跨越学段的家访,串联起家校共育的温暖链条,见证着支教队“以爱育爱、以智启智”的坚守,也让这个夏日的莲厝村,因教育的温度而愈发美好。
来源:“院长妈妈有约”社会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5-08-21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