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搜索
网站首页
社会实践
三下乡
大学新闻
校园文学
大学生联盟网
>
三下乡
潍坊旧忆:时光薄雾中的相遇
白浪河水在七月的烈日下泛着碎银般的光,十三道年轻身影穿过锈迹斑驳的敬老院铁门,惊飞了槐树上打盹的麻雀。五个男生肩扛着米面粮油,八个女生提着水果日用品,汗水浸透的T恤紧贴着后背。七日的时光,在这方被蝉鸣包裹的院落里,即将以另一种刻度展开。
敬老院的时光仿佛被粘稠的夏胶凝滞。老人们如同古书架上蒙尘的典籍,记忆的墨迹在七旬的薄雾中晕染、褪色。七十八岁的孙大爷曾是潍坊风筝厂的老匠人,如今布满褐斑的双手连细线也捻不稳了。“人老啦,像咱潍坊的老城墙,”他拍着风湿变形的膝盖,“砖石松了,风一吹就掉渣。”话语里沉淀着无奈,更有齐鲁大地特有的韧劲。
我们十三人迅速融入了院落的节奏。男生们包揽了所有力气活:修理吱呀作响的藤椅,更换走廊里昏暗的灯泡,汗水在青石板上砸出深色印记。女生们则像一群轻盈的雀鸟,清晨在回廊下为奶奶们梳起发髻,午后陪爷爷们听那台沙沙作响的茂腔戏匣子。当一位奶奶固执地用老式木梭子为队员缝补背包带时,几步之外,另一位女生正握着老人的手,指尖共同触碰着智能手机光滑的屏幕——两个时代的器具在槐树浓荫下无言对望。
第三日傍晚,暮色四合时,电路不堪重负骤然跳闸。黑暗如墨汁泼落,几道手机光本能亮起又迅速熄灭。我们借着月光围坐,应急灯在中央投下温暖的光晕。老人们讲述的潍坊往事如同被水洇开的墨迹:风筝节漫天飘舞的纸鸢,白浪河边摸鱼虾的童年,记忆的碎片在暗夜里反而泛起微光。有队员轻声哼起歌谣,渐渐地,苍老沙哑的嗓音与清亮年轻的声音交织流淌,汇成了同一道河流。一位爷爷在歌声间隙突然感慨:“你们这些孩子眼里的光,比那手机屏幕亮堂多哩。”这话语如一把鲁中的镰刀,猝然割开了我们蒙昧的心防。
时光在这里显露出迥异的质地。我们看到李奶奶花费整个下午修剪一盆“倒挂金钟”,剪刀时常停在半空,眼神迷失在记忆的薄雾里;赵爷爷能对着院墙上斑驳的光影静坐许久,仿佛在与流逝的年华对弈。起初我们暗自计算着这些“被浪费”的分秒,后来才惊觉,这正是对现代时间暴政的温柔抵抗——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填满每个缝隙,而在于感受时光本身的温度与重量。
第七日清晨,白浪河上飘着淡淡的雾。老人们早早候在院中,将晒干的槐花茶分装进十三个素净的布袋。赵爷爷拉住一个队员的手,孩子般的光亮穿透他眼中的薄雾:“得空再回来看潍坊的风筝!那满天纸鸢飘着,好看哩!”返程的车驶过老石桥,车厢里异常沉默。有人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田野,有人摩挲着掌心的茶包,浅褐色的槐花在布袋里散发着经阳光淬炼过的清香。
七个昼夜,十三双手共同托起了这些斑驳的时光。在老龄化日益严峻的今日,这所河畔的敬老院如同滩涂上的芦苇丛,在时代洪流中自成天地。老人们用沙哑的嗓音告诉我们:生命真正的丰饶,不在于记忆的清晰与否,而在于是否曾被年轻的掌心温暖过,是否在某个蝉鸣聒噪的午后,与十三道青春的身影共享过同一片槐荫。当岁月最终将我们的记忆也晕染成模糊的水墨时,或许唯有这种温度,能在时光的河床上留下永恒的刻痕——证明我们曾如此真实地相遇,在潍坊七月的薄雾里。
来源:
“心照晚灯,青衿筑暖”--敬老实践小队
发布时间:
2025-08-20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画笔描绘振兴图景 创意激活乡村活力
盛夏七月,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定潭村的粉墙黛瓦间,跃动起青春的亮色。连日来,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绘梦非遗,艺韵乡筑”
08-20
潍坊旧忆:时光薄雾中的相遇
这篇文章是作者在潍坊敬老院三下乡期间的一周经历的感悟,展现老人们在时光里的坚守与赤诚。
08-20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劳模精神探寻实践团召开暑期社会实践研讨会
为进一步总结暑期社会实践成果,明确后续实践方向,深化对劳模精神的探寻与传承,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劳模精神探寻实践团于7月26日召
08-20
筑牢反诈防线 守护社区安宁——陕西工大劳模精神探寻实践团赴陇安社区开展反诈宣传活动
为增强社区居民的反诈意识和防骗能力,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7月16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劳模精神探寻实践团走进陇安社
08-20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组织师生赴延安开展实践研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红色文化深度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和
08-20
回顶部
大学生联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