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北村调研:聚焦产业文化 共探振兴之路苗澄昱 黄品璋/文 苗澄昱/图
7 月 27 日,资环学院赴陕西省槐北村乡村振兴调研团踏上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与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智展开深度对话,从产业转型、智力引入、文化活化到基础产业升级,多维度探寻乡村振兴的槐北路径。
从 “散客” 到 “团体”:旅游产业的效能升级在旅游发展模式的探讨中,调研团发现槐北村正经历一场悄然转型。王智副书记介绍,当地已从过去零散接待游客,转向专注服务研学团队、幼儿园集体活动、大学生劳动实践及企业团建等团体客群。“这种转变不仅能减少人力投入,更能通过集中管理提升安全系数。” 团队进一步了解到,村庄正计划联动学校等外部资源强化推广,让更多人走进槐北,感受其自然与民俗交融的独特魅力。
“专家小院”:科技赋能的乡村支点“专家小院” 的存在,让槐北村的产业发展有了 “智囊团”。调研团了解到,村庄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合作正持续深化,“专家小院” 通过技术指导、项目引进和人才培养,为农业现代化按下 “加速键”。从种植技术优化到产业模式创新,外部智力的注入正让传统农业焕发新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女登文化:从传说到 IP 的活化之路女登文化是槐北村最亮眼的文化名片。为让这一古老文化 “活” 起来,调研团提前做足功课 —— 通过多渠道梳理文化脉络,设计出女登 IP 形象初稿。调研中,团队带着初稿与王智副书记细致打磨,从炎帝母亲与蜜蜂的传说中汲取灵感,探讨如何让 IP 更贴合文化内核。同时构思的动画、书签等文创产品,计划融入典故背景,让文化在实用中传递。王智副书记特别提到,将通过拍摄影像、采访老人等方式,抢救性挖掘更多文化细节,为创作提供鲜活素材。
种养产业:循环发展筑牢振兴根基调研团还将目光投向槐北村的 “衣食父母”—— 种养产业。数据显示,2022 年建成的生猪育肥场年出栏约 1.4 万头,村集体与农户合作的养殖规模更达年近 4 万头,且废水处理再利用项目已在规划中,未来将实现灌溉用水自给。种植园里,樱桃、葡萄与金银花、艾草等作物错落有致,机械化采摘与人工精细操作结合,既保效率又保品质。团队围绕循环设备应用等降本方案与从业者深入交流,为产业提质增效出谋划策。
社会实践团与槐北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智交流合影此次调研让青春智慧与乡村需求精准对接。下一步,调研团将带着这些 “田间收获”,细化女登 IP 落地、文旅融合设计及种养产业增值方案,让槐北村的振兴之路更具活力与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