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富平柿饼产业:学子寻访非遗匠心


  8月1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2025年富平县“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深入陕西省富平县,以“产业振兴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走进当地“洋阳”柿饼产业基地开展专题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等方式,系统探寻传统柿饼技艺与现代产业发展的交融之道,为特色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实践团足迹覆盖柿饼加工制作产业全链条等核心环节。在柿子种植园区,成员们细致观察果树的科学管护与生长状况;步入传统晾晒工坊,古法工艺的独特魅力扑面而来;现代化加工车间内,标准化生产流程与严格品控体系则展示了产业升级的蓬勃动力。团队成员王兆辉在调研日志中写道,“看似简单的田间劳作,藏着保证柿饼品质的第一道密码。”通过实地走访与系统记录,团队对富平柿饼从枝头鲜果到市场优品的完整蜕变过程有了立体认知,亲身感受了传统工艺魅力与现代科技在产业升级中的融合应用。
  调研过程中,团队重点采访了陕西柿饼手工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郑耀文及当地合作社成员。这位从事柿饼制作40余年的老匠人,带领成员们参观了自家的“非遗工坊”,从柿子品种的选择到“自然上霜”的火候把控,将每道工序的门道娓娓道来。“你看这柿饼的霜,必须是自然析出的,不能靠添加剂,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破了规矩,就不是富平柿饼了。”郑耀文指着货架上的成品,语气中满是坚守。郑耀文不仅为实践团勾勒出富平柿饼产业的清晰图谱,更就非遗技艺的薪火相传分享了深刻见解。郑耀文还表示∶“柿子浑身都是宝,要发展柿子产业,就不能只做柿饼,还要做柿子醋,柿子酒,柿子茶……要充分发挥其市场价值,带动产业增收,推动经济发展!”面对青年传承的难题,他特别强调:“柿饼制作的核心与灵魂必须坚守,同时要以科学视角辩证审视传承。既要做好思想引领,确保核心工艺代代相传不走样,也要拥抱时代发展。”实践团成员围绕传统工艺的守护与创新模式,与合作社成员进行了务实探讨。
  此次调研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深化实践育人、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体现。学子们躬身乡土,洞察产业,其聚焦传统产业升级与非遗活态传承的调研成果,为富平特色农产注入了青春智慧,彰显了科技兴农、人才助农的深层价值,在乡村振兴沃土上守护匠心、点燃薪火。
来源:黄嘉信 张惠瑜 赵晓赟
发布时间:2025-08-15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富平柿饼产业:学子寻访非遗匠心
  •   8月1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2025年富平县“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深入陕西省富平县,以“产业振兴赋能乡村振
  • 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