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遗址忆烽烟 英烈精神凝壮志
七月流火,骄阳炙烤着大地,却挡不住实践团成员滚烫的初心。7 月 12 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 “向党于心,实践于行” 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的三下乡之旅进入第四日。团队成员循着历史的足迹,在红色遗址中感悟信仰力量,在乡村调研中践行青年担当,让 “爱国” 与 “实践” 在行走中深度交融。
清晨八点,万州区西山抗战遗址的青灰色城墙在晨光中更显沧桑,砖石上密布的弹痕如同历史的眼睛,无声诉说着战火纷飞的过往。实践团一行怀着肃穆之心来到这里,听讲解员拨开岁月的迷雾,重现 1941 年那段全民抗战的热血岁月。
“当时城里的学生放下课本、商人打开货栈、农民扛起锄头,所有人拧成一股绳。” 讲解员指着一幅泛黄的作战地图,指尖划过标注着防御工事的线条,“他们有的捐钱捐物支援前线,有的在城门口站岗放哨,硬是用血肉之躯在后方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团队成员在老照片前久久伫立 —— 画面中,一群身着粗布衣的百姓正抬着担架在枪林弹雨中奔跑,背景里的江面浓烟滚滚,却挡不住他们前进的脚步。“课本里‘全民抗战’四个字,在这里变成了一个个有名字、有故事的人。” 金融专业的刘同学在笔记本上写下感悟,字迹因激动微微颤抖。
随后,实践团走进江姐事迹陈列馆。展柜中,锈迹斑斑的铁镣泛着冷光,泛黄的狱中书信上,娟秀的字迹里藏着钢铁般的意志。当讲解员低沉的声音复述出 “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这句誓言时,展厅内瞬间陷入寂静,只有空调的送风声在回荡。不少同学悄悄别过脸,用手背拭去眼角的湿润。“以前在课本里读江姐的故事,总觉得遥远。可看到这些实物,听到这些细节,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坚贞不屈’。” 团队负责人张同学的声音带着哽咽。参观结束后,团员们在馆前的团旗下整齐列队,举起右拳重温入团誓词,青春的誓言与先烈的精神在阳光下碰撞、共振,激荡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来源:马兴梅
发布时间:2025-08-0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