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红色印记,传承革命精神——“乡约滨海”实践队走进王桥战斗展陈馆
为深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薪火,厚植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近日,南京财经大学“乡约滨海”实践队赴盐城市滨海县八滩镇,走进王桥战斗展陈馆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活动。这座镌刻着抗战峥嵘岁月的展馆,不仅是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更化身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以革命精神为纽带,为乡土发展注入澎湃动力,让红色文化与新时代乡村建设碰撞出别样火花。

图为队员合影。叶昌坤供图
当实践队一行来到八滩王桥战斗展陈馆前,“八滩王桥战斗展陈馆”几个鲜红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瞬间将众人拉回到那段烽火岁月。踏入展陈馆,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们有序参观,目光所及,是珍贵的历史文物、详实的文献资料、生动的场景复原。
展陈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历经战火的实物,串联起八滩王桥战斗的始末。讲解员生动讲述着战斗背景:在抗日战争时期,八滩作为盐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关键。日伪军妄图在此建立据点,妄图切断我抗日根据地的联系。为粉碎敌人阴谋,我军将士挺身而出,在王桥一带展开激烈战斗 。一组“军民互助”的老照片让队员们不禁感叹:正是这种“军民同心、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独特动力。

图为讲解员为队员讲解。叶昌坤供图
场景复原区,逼真的硝烟弥漫效果、战士们冲锋的姿态,让队员们仿佛置身于1943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当时的战斗环境远比我们想象的残酷,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革命的忠诚,与敌人殊死搏斗。”讲解员感慨道,眼神中满是对先辈的崇敬。
在互动体验区,队员们通过触摸查询屏,深入了解战斗中英雄人物的事迹。看着一个个鲜活的名字与事迹,内心深受触动。这些数字化展陈手段,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可触可感的记忆,极大激发了队员们探寻历史的热情。

图为队员触摸查询屏。叶昌坤供图
走到英烈名录墙前,队员们驻足凝视,墙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是为保卫这片土地英勇牺牲的英雄。“当标靶上弹孔亮起,枪尖刺破曙光,红旗漫卷处,忠骨永流芳”,名录墙下的这句铭文,诉说着对英烈的无尽缅怀。实践队成员们缓缓绕行,以无声的瞻仰,向英雄们致敬,将他们的名字与精神,铭记在青春的心田。随后讲解员向实践队员讲述了烈士们的守望者“中国好人”周万平的故事,她用三十余年的执着与坚守,守护着八滩烈士陵园,激励更多人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
八滩王桥战斗的烽火虽已远去,但革命精神永存。通过此次活动,“乡约滨海”实践队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王桥战斗展陈馆作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精神桥梁”,让红色基因在乡土沃土中生生不息,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力量。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红色实践活动为起点,未来通过志愿服务、红色宣讲、新媒体传播等方式,深入挖掘和弘扬王桥战斗的革命精神;同时结合专业所学,参与乡村文旅策划、红色资源数字化保护等项目,以实际行动助力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同时,呼吁更多青年学子加入红色传承的行列,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使八滩王桥战斗等红色故事成为激励新时代青年砥砺奋进的明灯,共同书写无愧于历史的青春华章。
(通讯员 刘翼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