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度挖掘井冈山红色文化内涵,紧扣文化与科技交融共生的时代脉搏,积极响应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号召,引领大学生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7月21日,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数学学院井冈山VR科创团,在指导老师邹俊的引领下,走进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踏入北山烈士陵园,聆听先辈故事,传承井冈精神。
陵园缅英烈:VR铭记烽火岁月
晨曦微露,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已透着肃穆。松柏凝翠,碑石无言,却似在诉说万千壮烈。“祭奠井冈英烈”仪式上,我们缓步走向纪念碑,低头默哀,深深鞠躬。那一刻,时间仿佛凝止,眼前似有先烈们在战火中冲锋陷阵、舍生忘死的身影。仪式结束后,在杨思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来到吊唁大厅,一块汉白玉无字碑静静矗立。李思老师深情讲述,这块无字碑是开国中将谭家述临终前的遗愿,由其家人捐赠。老将军生前常说:“我是革命的幸存者,许多牺牲的烈士比我更有资格穿上将军服。”他临终前立下遗愿,将骨灰撒在井冈山这片红土地上,与战友长眠,并用自己的积蓄制作无字碑,纪念那些无名英雄。

陵园外,郭媛老师娓娓道来诸多英烈的红色传奇。其中,其中,在井冈山斗争的艰难岁月里,何长工曾临危受命,前往长沙与湖南省委取得联系,传达井冈山根据地的重要信息并寻求支援。途中遭土匪抢劫、殴打,他咬紧牙关坚决不透露信息;到长沙后,在复杂局势中艰难找到省委传达情况,又带着指示和物资返回。他凭借顽强意志与机智应对,多次化险为夷,为井冈山带来希望。他们为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的坚定与无畏,让团队成员深刻领悟到执着追求理想的意义。井冈山VR科创团将这些故事录入云游导览系统,让游客在VR导览系统的引领下,感受信仰的力量,让井冈山精神在数字世界中永续传承。

家风传温情:VR让红色故事永续
午后时分,中心教室的访谈教学“致敬·传承——革命后代初心讲家风”温情启幕。革命后代龙小刚与刘玉平两位先生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家族传承的故事。从他们的讲述中,团队成员感受到革命家庭的优良家风——那是忠诚、奉献与担当的传承:龙开富将军18年以扁担挑文件,“命在文稿在”,伴毛主席踏雪山、过草地;刘光典烈士两度赴台潜伏,山林四年饮风餐露,立春刑场身中四弹仍目光如炬。一句“我奉命”,一声“等龙开富来了再照”,将忠魂血脉镌刻进历史长卷。井冈山VR科创团在座聆听,泪光与掌声交织——团队成员深知,最好的纪念是让记忆可视、可触、可永续。而VR云游系统,正是实现这一愿景的桥梁。游客通过该系统的导览功能,能够身临其境地云游红色景点,在虚拟空间中传承红色故事;同时,借助通关虚拟仿真游戏,游客还能深刻感受信仰的力量,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龙开富将军和刘光典烈士在那个动荡年代所展现出的坚定信仰与无畏精神。

巍巍井冈,精神永驻。从无字碑前的静默沉思,到何长工战斗故事的震撼心灵;从革命后代家风故事的温情传递,到VR场景的精心构建,团队成员通过VR技术的创新应用,让井冈山精神突破时空限制,在虚拟与现实的交融中薪火相传,激励新时代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奋勇前行。这既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告慰,也是对红色文化最有力的传承。(文/卢嫣 蒋正滔 徐瑞梓 图/蒋正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