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探文化根脉,谱青春担当

探文化根脉,谱青春担当
  为深化青年对边疆文化传承、民族交融的认知,重庆师范大学“丝路青春·渝见哈密”社会实践服务团(外国语学院)在曹丽书记、吴佳欣、杜佳老师的带领下,奔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从历史古迹到融媒前沿,从民俗湿地到非遗调研,外国语学院服务团以行动触摸边疆底蕴,用实践书写青春使命,在巴里坤勾勒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鲜活图景。
  访历史胜迹,溯边疆文脉
  巴里坤的历史胜迹,是边疆开发与民族交融的生动注脚。踏入清代粮仓遗址,古老建筑承载往昔屯垦记忆,团队成员于砖石间探寻工匠智慧,解码边疆功能转变的历史逻辑;置身历史博物馆,278件珍贵文物串起三千余年脉络,从石器的粗犷到织物的细腻,每件展品都是民族交流的见证,让成员们深刻领会历史文化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作用。
  松峰书院作为新疆地区现存唯一的清代书院,以独具特色的“泥塑艺术”为载体,生动传递着传统伦理文化的深厚内涵。通过沉浸式体验,成员们深切感悟雅文化在边疆地区的传承脉络,直观体会“文化润疆”战略在基层的具象实践成果。而漫步于高家湖湿地,澄澈秀美的自然风光与浓郁的哈萨克族民俗风情交相辉映,独特的草原体验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深刻烙印在成员们心间,为厚植文化认同根基注入了鲜活力量。

  探融媒阵地,悟传播效能
  县融媒体中心之行,为团队打开传播赋能新视野。在办公室主任王琴的带领下,成员们首站聚焦短视频组,观看账号作品与专题宣传片,借鲜活视听感知县域活力,直观领略短视频传递地方声音、构建轻量化传播的优势。
  岗位人员围绕民生热点与季节特色,分享内容生产“流量密码”——从冬雪节的银装素裹叙事到电音节的活力激情表达,从挖掘哈萨克族刺绣文化亮点,到平衡民生温度与文化厚度。在互动问答环节中,团队对内容创作规律与传播策略的认知得到持续深化。西部计划志愿者分享基层传播故事,以青春坚守诠释融媒创新,让成员们明晰媒体是边疆故事讲述者、民族情感联结者的角色定位。
  研非遗传承,赋文化新能
  线下非遗技艺问卷调研,成为解码巴里坤文化传承的重要切口。团队成员深入街巷、村落,面向民众发放问卷、开展访谈,聚焦哈萨克族刺绣等非遗技艺的认知度、传播度与传承困境。调研发现,当地非遗虽承载深厚民族记忆,却存在大众认知范围有限、传承传播渠道待拓宽等问题。
  基于调研,团队梳理保护推广思路,提出依托融媒体平台打造“非遗宣传矩阵”、联动社区学校开展“非遗体验活动”等建议,以青春视角为古老技艺传承注入新思考,助力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推动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此次巴里坤之行,是一堂浸润心灵的思政课。踏足历史胜迹,指尖触碰的每一块古砖都在诉说文化交融的千年底蕴;驻足融媒阵地,屏幕流转的每帧画面都在明晰传播使命的时代分量;深耕非遗调研,针线交织的每道纹路都在叩问传承责任的坚守初心。
  未来,外国语学院服务团将把实践中的感悟转化为文化传承的行动指南,让青春力量持续滋养边疆文化沃土。期待更多青年背起行囊奔赴边疆,以实践为笔、以热忱为墨,在广袤大地续写文化繁荣新篇,让巴里坤文化之花在新时代春风中舒展枝叶,绽放出跨越山海的绚丽光彩。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日期:2025年7月27日
  通讯员:贾嘉怡
作者:贾嘉怡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语筑同心桥,言润中华情”服务团
发布时间:2025-07-27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青年有志绘乡景,实干担当谱新章
  • 童梦深融党志,稚手编织未来
  •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中国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
  • 07-27
  • “医”路友爱,志愿者活跃医院社区
  • “医”路友爱,志愿者活跃医院社区
  • 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健康护航队于6月、7月陆续进行了多项志愿活动。志愿地点包括眼科医院、中医文化节以及天津武
  • 07-27
  • 青春叩响能源脉搏 守志耕耘青年担当
  • 探疆电动脉联川渝,践青春课堂悟发展
  • 边疆筑梦青春行,石榴籽聚民族情
  • 边疆筑梦青春行,石榴籽聚民族情
  • 2025年7月,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实践团赴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开展实践活动。在广东路社区“红领巾小课堂”,团队开设普通话推广课,
  • 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