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三下乡|会跳舞的玉米粒:重庆大学“智创乡行”实践团为乡村儿童打造多元体验课堂

         “玉米粒真的在跳舞!7月22日晚19点,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街道仙山里国际文旅生活小镇广场上,随着柠檬酸倒入装有小苏打的透明杯中,原本沉在底部的玉米粒开始上下翻腾,小朋友们兴奋地拍手叫好。重庆大学智创乡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此开展"上上下下的玉米粒"科普实验课,通过化学实验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形式,为当地儿童打开科学与美学融合的奇妙大门。
         “小朋友们平时都怎么吃玉米呀?”实践团讲师彭宇涵从孩子们熟悉的玉米切入,热烈的互动后,生动介绍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不同种类:“玉米富含胡萝卜素和谷氨酸,有甜玉米、糯玉米、高油玉米等多个品种,能够保护视力。”
          为了让小朋友形象理解酸碱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彭宇涵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柠檬酸是酸酸魔法师,小苏打是魔法药粉,当魔法师对着魔法药粉念出咒语,就能生成气泡小精灵,推动玉米粒上下运动。”小朋友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眼中充满了好奇。

彭宇涵讲解实验步骤
          彭宇涵随即开始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先在透明杯中倒入清水,加入小苏打搅拌均匀,然后放入几粒玉米粒,最后加入柠檬酸,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在实验开始前,她特别提醒:“所有的实验器材都不可以放入口中,摸过实验器材的小手也不能碰眼睛!”

康绍斌指导小朋友开展实验
         实验环节中,实践团成员康绍斌指导着小朋友往塑料杯中倒入柠檬酸同时生动解释着实验现象“看,气泡附着在玉米粒表面,让它们变轻了,所以向上浮,当气泡在水面破裂后,玉米粒又重新下沉。”
小朋友上台分享实验收获
          实验结束后,孩子们开始玉米画创作环节。彭宇涵展示玉米画样品并介绍道:“先用粘土在纸板上捏制形状,再插上玉米粒就可以啦。”
小朋友在刘士博协助下制作玉米画
         创作过程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释放,一个小女孩一边捏粘土,一边和实践团成员刘士博分享:“我正在画我老家的房子,门前有一片金黄的玉米田!” 完成制作后,小朋友们带上自己的作品走上展示台,兴奋地举起自己的作品,和台下的家长分享。

实践团成员和小朋友们合影留念
         “看到孩子们从疑惑到恍然大悟的转变,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魅力。彭宇涵说道。不少家长感慨:“没想到简单的玉米粒还能这样玩,孩子学得开心,我们看得也很有意思”。重庆大学智创乡行实践团将持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用科学活动走进更多乡村课堂,在孩子们心田播撒求知的种子
 
作者:大学生联盟网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发布时间:2025-07-26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 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 近日,滁州学院的一支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踏上了前往南京雨花台烈士墓园的旅程,开展了一场旨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社会实践活动
  • 07-26
  • 南京财经大学:“农品新生”团队深入调研广西玉林市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