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郑州大学“传承文化,赓续薪火”三下乡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于2025年7月前往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进行参观实践,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
寻访红色旧址 感受历史余温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位于西安市新城区北新街七贤庄内,团队成员们在上午开馆伊始便抵达了这个革命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随着讲解员的脚步,依次参观了旧址复原陈列、史实展览及专题陈列,进行了一场红色文化之旅。
队员们首先参观的是一号院,一号院是当年办事处的核心办公区旧址,复原了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住室及会客室、机要室等场景。泛黄的电报稿、简陋的木桌椅、锈迹斑斑的煤油灯,无声诉说着革命者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守与智慧。“这张桌子曾是林伯渠同志批阅文件的地方,他在这里为边区物资供应日夜操劳。”讲解员动情的解说让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历史。
之后便是三号院的参观,其中的史实陈列通过655件文物、3000余张照片,系统展现了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在统战工作、物资转运、青年输送等方面的卓越贡献。一位实践团成员驻足于一块锈蚀的铅块前不禁感慨道:“这块铅是当年为延安转运抗战物资的见证,革命先辈冒着生命危险突破封锁,令人肃然起敬!”。
沉浸红色展馆 触摸历史脉搏 在“千秋七贤庄——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史实展”中,实践团通过大量珍贵文物和历史照片,系统了解了办事处从秘密交通站到公开办事机构的发展历程。展馆以时间为主线,生动再现了办事处在采购物资、输送人才等方面的重要贡献。当看到当年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路线图时,一位队员不禁感慨道:“这条红色交通线,承载着无数青年的报国理想。”
“大道共行——抗战时期的国际友人与七贤庄”专题展亦让同学们深受触动。白求恩使用过的医疗器械、斯诺的采访笔记等展品,展现了国际友人对中国抗战的无私支持。这些国际友人跨越山海来到中国,他们的国际主义精神值得国人永远铭记。
在新开放的“新华之光耀华夏”专题展区,同学们仔细观摩了《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的创刊号和重要报道。“这些发黄的报刊,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坚持抗战宣传的重要见证。”讲解员介绍道。实践团成员驻足在抗战时期的报刊前,感叹当年新闻工作者的艰辛与智慧。
在中国共产党西安历史展览馆,实践团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现代化的展陈方式,系统学习了党在西安地区的革命奋斗史。从早期党组织建立到解放西安,一幅幅历史画卷让同学们对地方党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专题学习研讨 深化实践成效 实践团围绕“新时代青年如何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开展微党课学习。纪念馆讲解员结合宣侠父烈士的西装、伍云甫的照相机等文物,讲述了隐蔽战线英雄的故事。这些文物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信仰的载体。
在研讨环节,同学们就“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展开热烈讨论。一位同学尝试分析了八路军办事处在统战工作中的智慧;另一位同学则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阐述了红色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作为青年团员,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已然成为实践团队员们的共识。
青春誓言 强国有我 “十年‘八办’史,一部抗战魂。”,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不仅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桥梁”,更是青年学子锤炼初心的课堂。此次实践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业更比创业难。大家纷纷表示,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把“小我”融入“大我”,在科技创新、基层服务、文化传承等领域勇担使命,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