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青锋研行队”围绕“青春科创报国”主题,先后走进山东蒂德精密机床有限公司、山东电网电力工匠学院、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研学活动。队员们以“了解项目实际、积累实践认知”为核心目的,通过实地观摩、一线交流、操作体验等方式,深入接触精密制造、电力装备、虚拟仿真领域的重点项目,为后续专业学习与项目实践筑牢基础。
在山东蒂德精密机床有限公司,队员们聚焦山东省重大科研项目“高效高精重型龙门镗铣加工中心研发及产业化”展开研学。走进生产车间,队员们沿着加工中心的零部件生产、核心装配、性能调试流程一路观察,重点了解项目针对“重型机床高精高效”目标所突破的关键环节——从主轴单元的精度控制到横梁移动的效率优化,从大型结构件的变形防控到产业化落地的市场适配。期间,队员们与企业研发人员面对面交流,详细询问项目立项初衷“解决重型机床进口依赖问题”的具体考量,以及当前在批量生产、客户反馈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前在课堂上学过重型机床的理论设计,这次亲眼看到加工中心的实体装配,才明白研发中要兼顾精度、成本和生产效率,这些实际考量让我对专业知识有了新理解。”队员李同学说道。研学后,队员们整理出项目核心环节笔记,明确了重型装备研发的“需求—技术—落地”逻辑。
随后,青锋研行队来到山东电网电力工匠学院,围绕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科技项目“输电铁塔组立高处作业机械化施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应用”深入学习。在模拟实训场地,队员们现场观摩了项目研发的智能抱杆、自动螺栓紧固设备的实操演示:装备通过伸缩臂调整、夹持机构固定,精准完成铁塔构件的起吊与对位,全程无需人工高空作业。“传统人工组立铁塔,不仅效率低,还存在坠落风险,这个项目的装备正好解决了行业痛点。”国家电网技术人员的讲解让队员们快速把握项目核心价值。队员们还就装备的机械结构设计、远程操控原理与技术人员交流,了解装备在复杂地形、强风环境下的适应性改进,记录下装备研发“从现场需求出发”的关键思路,为后续接触电力机械相关项目积累了实践认知。
最后,队伍走进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聚焦其与中国航发中传机械有限公司合作的“机加工艺虚拟验证系统”项目,以“电脑仿真与机床加工实际验证结合”为核心展开研学。在实验室,科研人员先向队员们演示了系统的虚拟仿真环节:在电脑上输入航空零部件的三维模型与铣削工艺参数后,屏幕实时呈现刀具路径、材料去除过程及加工误差预测,生成一份完整的“虚拟加工报告”。紧接着,队员们跟随科研人员来到配套的实训车间,亲眼见证仿真结果的实际验证——技术人员按照虚拟报告中的参数,在机床上装夹工件、调试设备,启动加工流程。待工件加工完成后,队员们协助测量工件尺寸,并将实际误差数据与电脑仿真预测结果逐一对比。队员马同学拿着测量工具,直观感受到虚拟仿真与实际加工的衔接逻辑。交流中,科学院的李老师解释:“这套系统的核心就是‘先仿真、再验证、后优化’,通过实际加工数据反哺仿真模型,让理论设计更贴合生产实际。”队员们还亲手尝试在系统中调整工艺参数,观察仿真结果变化,再对照对应的历史实际加工案例,逐步理解“虚拟仿真如何指导实际生产、实际加工如何修正理论模型”的闭环逻辑,为后续接触机械制造工艺设计、参与类似“仿真-验证”项目积累了基础认知。
此次研学活动,青锋研行队紧扣“了解项目实际”的核心目的,不追求复杂的技术攻关,而是通过“看、听、问、试”的简单实践方式,全面掌握三个重点项目的研发背景、核心环节与应用价值。队员们累计记录项目关键信息20余条,整理项目认知笔记3份,不仅填补了“课堂理论”与“项目实践”之间的认知空白,更明确了后续专业学习与项目参与的方向。“这次研学让我们知道‘做项目要先懂项目’,接下来我们会把学到的认知融入专业学习,为以后真正参与机械工程领域项目做好准备。”队长文同学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