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并将其作为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举措。这一机制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和技术创新,将乡村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可交易、可增值的生态产品,从而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为促进乡村生态产品的效益转换,以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社会学院/会计学院为主力的各专业同学们走出学校,奔赴江苏省宿迁市、福建省宁德市、浙江省天台县等多地乡村进行实践调研。
赵一凡等团队成员深入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世友太湖母猪养殖场,开展实地调研,聚焦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及环境价值,通过深度访谈与现场观察,探寻中小型生态养殖场如何以科技与绿色理念开辟发展新路。在交流中,团队成员了解到,政策支持成为高频诉求。“目前政府介入以监督规范为主,对创新扶持不足。”养殖场负责人呼吁政府在品牌引导、技术推广上加大力度,助力优质生态产品突破市场困局。她还寄语调研学子:“乡村振兴研究要扎根实际需求,用专业知识为乡村注入实在的活力。”
“世友猪场的实践印证了科技与生态赋能传统产业的巨大潜力,”团队成员总结道,“将生态理念、科学管理与本土优势深度融合的创新思维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此次调研为团队探索中小型农企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提供了鲜活样本,后续成果将助力构建更普适的乡村绿色发展模型。

图为养殖场黑猪产品 赵一凡 供图
2.农旅融合发展,探索乡村种植业生态破局之路团队前往团队成员钟妍希的家乡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康厝乡东山村开展实地调研。从负责人介绍来看,穆阳水蜜桃为乡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利益。从枝头鲜果到深加工产品,从单一种植到农旅融合,东山村的实践折射出特色农业的无限可能。“一颗桃子”不仅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更激活了乡村产业的内生动力!
此外,团队成员还深入浙江省天台县三新村,以该村“七彩花田”农旅融合项目为样本,探索生态资源价值转化与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寻找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多元方案。当地与农科院合作引进彩色油菜花品种,抓住时机推进“产业+旅游”新业态,将抛荒地打造为色彩渐变的特色景观,改变传统单一油菜花景观,为花海经济奠定基础。并且从2021年开始,三新村就集体统一流转近500亩耕地,引入种粮大户规模化经营,构建 “春种油菜花、夏栽向日葵、秋收水稻米”的生态轮作体系。这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实现了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土地亩均收益较传统零散种植大幅提升。

图为团队成员与负责人交流画面 钟妍希 供图
3.政策助力,地方与农户双向联动共促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团队在对三新村的调研中发现,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是实现乡村生态产品价值的重要保障。当地政府积极建立党员联系户、党员干部齐亮牌制度,抓好人居环境革命大行动,以美丽环境助力美丽经济。政府还指导完善村庄规划,以“文旅融合、生态田园高地”定位,持续发展节日经济,打造油菜花节特色品牌,不断做强田园休闲旅游产业。三新村先后完成百丈溪沿岸休闲健身广场、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配套,打造了樱花林、茶梅林、银杏大道等生态景观。在大塔后片区多产业联动发展模式下,三新村引进人才,鼓励青年返乡创业,以“青年入乡”计划为契机,吸引返乡青年投身乡村新业态,为村庄发展注入活力。

图为三新村党建成果展示 罗洋 朱心悦 供图
目前,南京师范大学“生态增值,农策共荣”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现状与路径调研团队社会实践仍在持续推进,团队成员将持续深入乡村一线,聚焦生态资源调研、产业模式创新与多方协作机制构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助力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可持续转化。(通讯员:陈文慧 钟妍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