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用阅读点亮童心,以合作传递知识

电头:苏州8月17日电(通讯员 刘畅)

导语:
8月17日,苏州图书馆北馆少儿分馆的暖光与墨香中,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红心研墨” 团队的公益读书交流会,让一群未来教育者在《把坏脾气收起来》的故事里,触摸到教育最本真的模样。当专业理论化作手偶互动的默契,当儿童心理学融入 “情绪贴纸” 的创意,他们恍然:教育从不是理论的堆砌,而是俯身贴近童心时的灵感迸发。孩子们模仿小老虎的憨态、用星星装饰 “脾气笼子” 的奇思,教会他们:共情比说教更有力,儿童的表达本身就是最生动的教材。这场实践让他们深刻领悟:所谓教育者的成长,是看着孩子在故事里学会管理情绪,更是自己在理论与童心的碰撞中,读懂 “双向滋养” 才是教育最动人的模样。

正文:
8月17日,夏日阳光透过窗棂,在苏州图书馆北馆少儿分馆的浅木色空间里投下斑驳光影,书架上的绘本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红心研墨”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策划的公益读书交流会在此热闹上演 —— 这场以《把坏脾气收起来》绘本为纽带的实践,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亲近阅读的窗口,更让这群未来教育者在与童心的碰撞中,读懂了 "专业知识落地实践" 的深层教育意义。

童趣空间里的阅读魔法:从理论到互动的落地
少儿分馆内,浅木色书架上的《把坏脾气收起来》绘本格外醒目,封面上 "炸毛" 的小老虎图案在阳光下闪着微光。活动开始前,志愿者们已将软垫阅读角摆成环形,桌上散落着小老虎手偶和 "情绪贴纸",空气中浮动着期待的气息。

"你们看,小老虎生气时眉毛皱成了小山,像不像你们跺脚的时候呀?" 志愿者惠悦纯蹲在孩子中间,指尖划过绘本里小老虎 "炸毛" 的画面。当讲到小老虎把坏脾气 "关进笼子" 时,她特意做了个 "关门" 的手势,引得孩子们纷纷伸出小手模仿,小脸上满是认真的俏皮。
互动环节成了欢乐的海洋。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猛地站起来,学着小老虎生气时跺爪子的样子,逗得全场哈哈大笑;穿格子衫的小男孩举着 "笑脸贴纸",认真分享:"我现在知道了,生气时可以像小老虎一样深呼吸,把坏脾气收起来!"

筹备里的专业思考:从 "头脑风暴" 到需求落地
这场活动的筹备,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 "教育实践课"。围坐在一起的志愿者们,把儿童心理学、认知发展理论转化为具体讨论:"3-6 岁孩子对动态画面更敏感,得选表情夸张的绘本""7 岁以上开始关注逻辑,故事里要藏着 ' 为什么要收脾气 ' 的线索 "……

你一言我一语中,他们梳理出清晰的需求图谱:低龄儿童需要 "视觉吸引 + 简单叙事",便准备了能动手操作的情绪手偶;稍大孩子需要 "情节共鸣 + 道理萌芽",就设计了 "我的脾气小妙招" 分享卡。这种专业分析,让《把坏脾气收起来》最终脱颖而出 —— 小老虎生气时的 "炸毛"、收脾气时的 "低头",都是孩子能看懂的 "情绪语言";"把脾气关进笼子" 的想象,避开了生硬说教,恰是 "儿童本位" 理念的践行。

双向的成长:教育者与孩子的共同蜕变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在休息区展开了一场特殊的 "教学反思会"。有人记下那个曾满地打滚的小男孩主动说 "我不生气了" 的瞬间,感慨 "共情比制止更有效";有人盯着孩子递来的画 —— 纸上小老虎的笼子里画满了星星,旁边写着 "不生气就是亮晶晶的",忽然懂了 "儿童的表达比语言更动人"。
 

对孩子们来说,这场活动或许只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但绘本里的小老虎、分享时的笑声、志愿者温柔的引导,已悄悄埋下理解情绪、热爱阅读的种子。对志愿者而言,这段经历让他们深刻懂得: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知识输出,而是专业理论与童心碰撞出的双向成长。正如团队在实践笔记里写的:"当孩子举着画说 ' 老师你看,小老虎的笼子会发光 ' 时,忽然懂了:所谓教育者的成长,就是和孩子一起,在理论与实践的缝隙里,找到照亮心灵的光。"

结语:
苏州图书馆北馆少儿分馆的这段时光,成了志愿者们青春里的温暖注脚,提醒着:用专业之心贴近童心,总能收获最动人的教育回响。这支团队计划将实践活动持续开展下去,结合不同节日主题设计系列课程,让更多孩子在阅读中感受语言之美,在互动中收获成长力量。而这段实践经历,也将成为他们青春里一份珍贵的记忆,激励着他们在服务社会、传递知识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作者署名:通讯员 刘畅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发布时间:2025-09-0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