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实地寻访|探访臧克家纪念馆,触摸山大人文印记

  实地寻访|探访臧克家纪念馆,触摸山大人文印记
  
  近日,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溯源百廿承烛光”社会实践队走进青岛臧克家纪念馆,在泛黄的手稿、珍贵的典籍间追寻诗人教育家的精神足迹,尤其在先生生前捐赠的木质书柜前久久驻足,于实物与历史的对话中,深悟山大校史底蕴与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
  
  “大家看这组书柜的木纹,虽历经数十年,却依然能感受到它承载的厚重岁月——这里陈列的300余册书籍、手稿,都是臧克家先生精心收藏并捐赠的珍贵财富。”伴随着纪念馆讲解员的介绍,实践队队员们的目光聚焦在展厅中央的深棕色书柜上。“臧克家先生捐赠的不仅是书籍,更是精神火种。”队员李同学感慨道,“作为山大护理学子,我们要像先生一样,将‘服务社会、关爱生命’的理念融入专业学习,以‘烛光’之力传承教育初心。
  
  “1930年,臧克家先生考入山大前身院校,受教于闻一多、沈从文等先生,这段求学经历不仅奠定了他的文学根基,更让他深刻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精神。”实践队队长结合校史资料向队员们讲解,“先生后来以笔为枪投身救亡图存,又以教育家的担当培育人才,这与山大百廿校史中‘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初心高度契合。”队员们一边聆听,一边仔细观察书柜中先生批注的《中国文学史》,扉页上“文学为时代立言,教育为民族铸魂”的红色字迹,让大家深刻体会到先生将文学理想与教育使命紧密结合的赤子之心。
  
  参观中,“诗人与时代同频”的轨迹,映射着山大的使命担当。抗战时期,臧克家以笔为刃呐喊,山大师生亦以学识报国;和平年代,先生深耕创作,山大坚守“为国育贤”。这种精神延续,让队员们意识到:校史传承不止是历史回溯,更是精神接力。
  
  此次探访,实践队在臧克家纪念馆里,打捞起校史中珍贵的人文片段。从诗人求学印记,到家国情怀传承,山大百廿风华里的人文脉络,正融入队员们的成长底色。
  实践队也将带着这份人文滋养,深耕护理专业,用“人文+专业”的行动,延续山大传承;也将把诗人与山大的故事讲下去,让更多人看见校史里的人文光芒,让百廿精神在青春实践中熠熠生辉。
  
  
来源: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溯源百廿承烛光”社会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5-08-29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