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长安大学“踏访乡土·情系民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商南行:烈士陵园忆忠魂,党史馆内悟初心

  为了在历史的回响中汲取奋进力量,为了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血脉中赓续传承,2025年7月16日,长安大学赴陕西商南“踏访乡土,情系民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系列红色实践活动,先后走进商南县烈士陵园与党史馆,在缅怀先烈中传承红色基因,在研学感悟中厚植民生情怀,以实际行动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图为实践队在商南县烈士陵园合影

  当实践队站在烈士墓前,所有人都自觉地安静下来,神色庄重而肃穆。那矗立的墓碑,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上面镌刻着的文字,无声地诉说着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墓旁的草木郁郁葱葱,仿佛是烈士精神的延续,生机勃勃。

  随后,实践队与烈士陵园管理人员座谈,深入了解商南革命历史。作为鄂豫陕三省交界的革命老区,商南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无数英雄儿女,陵园内安葬的数百名烈士中,既有红军战士、游击队员,也有支前群众,每座墓碑背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

图为实践队员缅怀革命先烈

  而后,实践队走进商南县党史馆,传统建筑风格的场馆与现代展陈融合,无声诉说着岁月故事。大家有序参观,从珍贵史料、历史图片里,探寻商南地区党的奋斗足迹,了解革命先辈在这片土地上的抗争与坚守。

  实践队员了解到:1935年春,鄂豫陕红军在商南县板桥地区遭遇国民党军突袭,当地村民李大爷见红军伤员被困,不顾家人劝阻,连夜冒雨将5名伤员藏进自家地窖,用柴草掩盖入口,每日偷偷送水送粮;一次敌军搜查时,他故意将敌军引向深山,自己被打晕在地,却始终没吐露伤员踪迹,最终伤员在村民掩护下康复归队,李大爷的事迹也成了军民鱼水情的缩影。这段故事让人深切感受到,烽火岁月里百姓与红军生死相依、为了共同信念挺身而出的力量,如今踏访这片土地,更懂“乡土”二字的分量——红色历史不仅是纪念碑上的文字,更是融入血脉的鱼水深情,提醒我们始终扎根群众、心系民生。

图为商南县党史馆

  此次实践活动创新性融合红色教育与民生实践。队员们在烈士陵园追思英烈、厚植家国情怀,于党史馆研学先辈、明晰奋进方向,立志以走访乡村、服务群众,让红色精神落地生根,续写“为人民服务”新篇。

  作者:陈宏昊 王翔 俞帅宁

  来源:长安大学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发布时间:2025-08-23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