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珠链兴边团”赴旧州村开展边境乡村振兴专题调研

       为探寻壮乡风情民俗游路线在边境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路径,破解边境地区发展瓶颈,2025年8月上旬,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珠链兴边团”深入广西百色靖西市旧州村开展实地调研。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
     
       旧州村不仅坐拥绣球刺绣这一非遗瑰宝,更有古村风貌、百亩生态花海等多元壮乡风情资源,是边境地区以民俗旅游激活乡村发展的典型样本。团队成员聚焦当地壮乡风情民俗游路线的运营实效与突出难题,先后走访绣球街、壮族生态博物馆、文昌阁、百亩花海等核心景点,通过发放问卷、开展访谈、实地观察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壮乡民俗游路线在旧州村实现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作用与面临的挑战。
       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还与靖西市旧州街街民委员会村干部进行面对面访谈。访谈揭示:旧州村已依托丰富的壮乡风情资源,构建起“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产品消费”一体化的民俗游路线。这条路线不仅让游客能更直观地感受壮乡文化,还直接带动村民就业,拓宽绣球等民俗产品的销售渠道,成为推动村民增收与村集体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图为团队成员对旧州村干部进行访谈
 
       然而,该路线在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亟待破解的现实挑战:一是各节点间的联动性较弱,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产品消费等环节缺乏有机衔接,游客易产生“碎片化”体验感;二是绣球等核心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难以形成持续吸引力。

                                                                                                               







           图为团队成员在旧州村石碑前合影

       此次调研积累了壮乡风情民俗游路线赋能边境乡村振兴的一手实践素材,为“珠链兴边团”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团队将基于调研成果,探索整合碎片化资源的具体方案,助力旧州村打造更具连贯性和吸引力的旅游线路,使其在边境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强劲的驱动作用。

(通讯员 陶乐瑜)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陶乐瑜
发布时间:2025-08-18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足迹丈量革命路,心声赓续延安魂
  • 为近距离感悟革命历史,深刻领会延安精神的核心价值,8月16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马七班实践队赴延安革命纪念馆开展学习考察活动
  • 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