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绣球盛夏绽童趣,巧手匠心伴成长
2025年7月18日至27日,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青心守护实践队暖心启程。服务队创新采用创新推出“自然美育·文化传承·快乐实践”融合课程,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场沉浸式多感官成长体验,让传统文化、生活技能与艺术创造在欢声笑语中扎根童心。
清晨的暑托教室花香弥漫,志愿者以庭院盛放的绣球花为灵感,带领孩子们用彩纸、黏土创作立体绣球花束。“花瓣要层叠才饱满!”孩子们小心翼翼捻皱纸片,拼接出蓝紫色花球,感受自然色彩之美。
紧接着的 “披萨配料接力画” 则将美食创作的欢乐延续。画笔流转间,天马行空的创意喷涌而出,笑声不断。当一幅幅色彩斑斓、配料“堆成小山”的披萨大作诞生时,孩子们拍手欢呼,不仅体会了团队接力创作的乐趣,更在无形中加深了对食物搭配的认知。
小小风车在掌心飞转,孩子们对风的想象却刚刚启航。志愿者铺开长卷画纸,轻声道:“让我们把‘风’的样子画出来吧!”孩子们俯身提笔,让色彩与想象力恣意流淌,有人用靛蓝的螺旋线勾勒风的轨迹,低语:“这是风在钻山洞!”
书法课上,志愿者以“永字八法”揭开汉字结构之美。孩子们挺直腰背,悬腕提笔,墨汁在宣纸晕开横竖撇捺。“老师,我的‘山’字像真的山峰!”稚嫩的笔锋流转间,传统文化悄然浸润心田。
结合消暑主题,废弃纸板变身创意画布。孩子们将书法作品拓印于扇面,绘上荷花、竹林,穿绳装柄。轻摇自制的纸扇,清风伴着墨香拂过笑脸,环保理念与美学创造在此刻交融。
课程间隙,“诗词飞花令”“垃圾分类竞速赛”等游戏点燃竞技热情。孩子们分组拼接古诗碎片,在奔跑中辨识四色垃圾桶模型。“电池是有害垃圾!塑料瓶归蓝色桶!”童声清亮,知识融入游戏;击掌庆贺时,团队默契悄然生长。
孩子们剪贴揉捏的是自然之美,揉擀涂抹的是生活之味,提按转折的是文化之根——他们在创造中读懂劳动的诗意,在协作里触摸文明的温度。这些年轻的身影,正以绣球花的缤纷、以披萨的热忱、以纸扇的清凉、以笔墨的厚重,在童年沃土埋下“五育融合”的种子——未来,当孩子们回望这个夏天,他们会记得:有一群人曾教会他们,用双手把平凡的日子过成童话,将中华文化的星河缀满自己的天空。
暑托班的欢声笑语与线上课堂的专注目光交织,见证着教育关爱的双向温暖。志愿者们用心搭建安全充实的成长空间,在孩子们心田播撒探索与热爱的种子。他们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社会对下一代最坚实的托举——用每一次耐心守护和用心教学,以青春实践描绘教育公平与童年美好的未来图景。
来源:青心守护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5-08-16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