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青春执笔溯文脉 宫灯承薪照古今——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学子河洛非遗传承实践纪实

青春执笔溯文脉、宫灯承薪照古今——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学子河洛非遗传承实践纪实
  2025年7月9日至10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河洛文脉·薪火相传”中华文化传承团走进洛阳,开启了一场跨越博物馆与非遗工坊的文化探寻之旅。从洛阳博物馆的文脉溯源到洛邑古城的宫灯研学,从文明同源的发现到匠艺传承的实践,青年学子们用脚步丈量文化厚度,以行动续写传承篇章,在河洛大地上完成了一次“从认知到践行”的非遗传承接力。
  博物馆溯源:解码文明交融的千年密码
  7月9日清晨,实践团首站走进洛阳博物馆,在河洛文脉展厅开启文化寻根之旅。专业讲解员的引领下,一尊东汉陶俑引发团队聚焦——其头戴的进贤冠纹饰繁复细腻,衣袂褶皱线条流畅生动,与徐州汉墓出土的同类文物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从冠冕形制到纹饰风格,从青铜器铭文到碑刻笔法,处处可见河洛文明与徐州文化的深厚渊源。”队员鹿雅洁在研学笔记中详细记录下这一发现,“这正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同源共脉的生动见证。”
          
实践团成员与洛阳博物馆的合照 刘静雯摄
         实践团成员在洛阳博物馆河洛文脉展厅研学
  围绕“洛阳宫灯”这一核心主题,实践团在博物馆开展了多维度文化传播活动。面对镜头,当地小学生兴奋地分享:“我最爱元宵节的兔子灯!妈妈说挂宫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像星星一样照亮全家团圆。”专业讲解员则补充道:“洛阳宫灯从东汉宫廷走入民间后,已成为承载‘万家灯火共团圆’民俗精神的文化符号,每年3-4月的宫灯节、非遗市集更让这一传统永葆活力。”当队员用英语向德国友人介绍竹篾工艺时,对方由衷赞叹:“这样的传统技艺太神奇了,值得走向世界!”
  当日下午,实践团与华中农业大学文化团展开校际交流。双方围绕非遗保护经验、文化研学路径等深入探讨,科文学院团队重点分享了河洛文化与徐州文脉的交融发现,两校学子在思想碰撞中凝聚起“让非遗活在当下”的青年共识,为次日的非遗工坊实践埋下伏笔。         
   

科文学院“河洛文脉・薪火相传”中华文化传承团与华中农业大学实践团合影 刘静雯摄
 
  工坊对话:见证六旬匠人守护的薪火微光
  7月10日清晨,带着博物馆研学的认知积淀,实践团循着竹篾清香走进洛邑古城,探访75岁宫灯非遗传承人任玉章的工作室。青石板路尽头,老人正坐在小马扎上专注削制竹篾,阳光洒在他布满老茧的手上——指关节虽因常年劳作略显变形,指尖接触竹条时却透着本能的灵活。“13岁那年接过父亲递来的竹条,没想到这手艺一握就是六十年。”任师傅放下工具,讲述起与宫灯相伴的岁月,“竹条划过掌心的触感,是这辈子最踏实的慰藉。”
  实践团成员与任玉章老师对谈
  谈及技艺传承,老人坦言面临创新困境:“目前多停留在传统,缺乏现代创新赋能。”但看着围在身边的青年学子,他眼中燃起光亮:“你们愿意学、愿意传,这门手艺就有希望。”队员们注意到,工作室墙上挂满了不同年代的宫灯样品,从传统六角形到创新生肖造型,竹篾的弧度里藏着六十年的坚守与探索。这场对话让团队深刻认识到:博物馆里的文物故事,正通过这样的匠人之手在当代延续。
 
“河洛文脉・薪火相传” 中华文化传承团与任玉章老师的合影 杜坤摄
 
         薪火接力:完成从认知到践行的传承仪式
  访谈尾声,一场特殊的纹样授予仪式在工作室举行。队员鹿雅洁将特制证书郑重递到任师傅手中,证书封面“洛灯汉韵,文脉传薪”八个字熠熠生辉,其纹样巧妙融合河南博物院三彩宝相花纹盘与徐州博物馆铜铺首元素,正是对前一日博物馆发现的文明交融主题的生动呼应。“您六十年的坚守,照亮了我们传承的道路。”任师傅摩挲着纹样,连说“好!特别好!”,苍老的手掌与年轻的手掌在这一刻完成文化接力。
  随后的沉浸式制作体验,成为检验传承初心的“实践课”。选竹条、弯弧度、固定成环,再拼接成正方体框架——这一看似简单的工序,让五名队员在任师傅指导下才勉强做出“不那么斜”的雏形。“竹条脆嫩,用力稍过就会断裂,必须拿捏好分寸。”队员董玉会擦着额头的汗感慨。糊纸环节更显功夫,要求纸面平整紧绷无褶皱,指导老师周鸣笛轻抚灯面感叹:“原来每道平整的灯面都是功夫,每条流畅的弧线都是岁月。”
  队员们还发挥创意,在任师傅指导下用剪纸艺术装饰宫灯,小奶龙、梅兰竹菊、牡丹蝴蝶等新颖纹样与传统竹架相映成趣。当五盏宫灯同时点亮,暖黄光晕透过纸层在墙上投下斑斓光影,不少队员红了眼眶。暮色中的洛邑古城华灯初上,实践团手提自创宫灯踏上归程,竹条在手中微微颤动,仿佛六十年匠心跳动的脉搏。
  从博物馆的文明认知到工坊的技艺实践,这场两天的文化之旅让青年学子深刻体会:非遗传承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陈列,而是匠人掌心的温度、青年手中的接力。正如那盏永不熄灭的宫灯,中华文化的薪火正通过这样的青春实践,在河洛大地代代相传,在文明长夜里绽放永恒光彩。
  
  
来源:”河洛文脉·薪火相传”中华文化传承团
发布时间:2025-08-11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