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龙飞沛泽,汉韵传薪

                                  

                “龙飞沛泽,汉韵传薪”暑期社会实践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两千多年前,汉高祖刘邦在沛县慷慨悲歌,留下千古绝唱《大风歌》。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土地——沛县,作为汉文化的发祥地,一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科文学院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分团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踏上了这片“龙飞沛泽”之地,开展了一场以“汉韵传薪”为主题的文化探寻之旅,通过深入体验沛县的美食文化、参观博物馆和歌风台,亲身感受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播汉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品味沛县美食,探寻文化密码
  沛县美食文化独具特色,其中广电冷面堪称一绝,是沛县人餐桌上的宠儿,也是沛县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实践团队的第一站就来到了当地颇负盛名的广电冷面店。走进店内,只见食客们络绎不绝,大家都沉浸在品尝冷面的愉悦之中。团队成员们迫不及待地坐下来,点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广电冷面。只见面条粗细均匀,根根劲道,浸泡在浓郁的骨汤之中,搭配上羊油辣酱和喷香的肉酱,让人看了就垂涎欲滴。一口面条,一口热汤,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味道在舌尖上碰撞,让人回味无穷,真正体会到了沛县冷面“热吃”的独特魅力。
  为了深入了解广电冷面的制作工艺和背后的文化故事,团队成员们采访了冷面店的阿姨。阿姨热情地介绍道:“我们家的冷面已经做了很多年,从选料到制作,每一步都有讲究。面条是用优质面粉,经过特殊工艺制作而成,口感劲道有嚼劲。骨汤则是用新鲜的大骨头,经过长时间熬制,味道浓郁鲜美。调料也是我们自己调配的,独特的配方是我们的秘密武器。”阿姨还回忆起沛县冷面的发展历程,她说:“以前,沛县冷面只是一种街边小吃,后来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冷面店也越来越多,逐渐成为沛县的特色美食。现在,沛县冷面不仅在本地受欢迎,还通过电商等渠道走向了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我们家乡的味道。”

 
 
  在店内,团队成员们还随机采访了几位食客。一位大叔笑着说:“我从小就吃沛县冷面,这么多年,这味道一直没变,每次吃都感觉特别亲切,就像回到了小时候。”从食客们的话语中,团队成员们深切感受到了沛县冷面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沛县人乡愁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

 
 

二、探秘博物馆,触摸历史脉络
  沛县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历史博物馆,馆藏丰富,涵盖了石器、陶器、铜器、玉器、铁器、古籍、书画等十余个种类,是了解沛县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实践团队的第二站来到了沛县博物馆,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历史之旅。

 
  一进入博物馆,气势恢宏的建筑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便扑面而来。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团队成员们首先参观了“龙飞沛泽——沛县历史文物陈列”展厅。这里陈列着大量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文物,每一件文物都仿佛在诉说着沛县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汉代的画像石刻,到唐宋时期的书画作品;从明清时期的瓷器玉器,到近现代的革命文物,团队成员们被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深深吸引,不时驻足观看,感受着历史的沧桑变迁。
  

  在展厅内,团队成员们还观看了一部关于沛县历史的影片。影片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详实的资料,全面展示了沛县从远古时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让大家对沛县的历史有了更深入、更系统的了解。从汉高祖刘邦的崛起,到大汉王朝的建立;从楚汉相争的波澜壮阔,到汉代文化的繁荣昌盛;从沛县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到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影片中的每一个场景都让团队成员们心潮澎湃,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畏和热爱之情。

 
  为了更好地传播汉文化知识,团队成员们还在博物馆内开展了讲解活动。他们分享了自己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到的沛县历史文化知识和感触。“大家看,这件汉代的画像石刻,上面刻画的是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有农耕、狩猎、祭祀等,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汉代社会的繁荣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团队成员们认真细致的讲解。通过成员们间的互相讲解,他们对沛县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感受到了汉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博物馆的互动体验区,团队成员们还亲身体验了拓印这一项传统技艺。拓印是一种将石碑、器物上的文字或图案复制下来的传统工艺,团队成员们小心翼翼地将宣纸覆盖在石碑上,用刷子轻轻敲打,使宣纸与石碑紧密贴合,然后用墨汁均匀地涂抹在宣纸上,经过一番努力,一幅幅精美的拓印作品便呈现在眼前。通过拓印体验,团队成员们不仅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也对古代文化的传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为了深入了解博物馆的运营管理和文化传承工作,团队成员们还采访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介绍说:“沛县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收藏、保护和展示沛县的历史文物,传承和弘扬汉文化。我们通过举办各种展览、开展社教活动、加强文物研究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沛县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创新展览形式和服务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文物活起来,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三、登歌风台,演绎历史华章
  歌风台为纪念汉高祖刘邦衣锦还乡,所著《大风歌》而兴建,位于沛县县城中心汉城公园内,是“沛县古八景”之一,也是现今重要观光旅游景点之一。实践团队的最后一站来到了歌风台,这里不仅有雄伟壮观的建筑,还有丰富多样的汉文化体验活动,让团队成员们仿佛穿越回了两千多年前的大汉王朝。登上歌风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刘邦汉白玉雕像。刘邦手持酒杯,昂首挺胸,目光坚定,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他的雄才大略和豪迈气概。雕像周围的墙壁上,雕刻着《大风歌》以及刘邦的生平事迹,让人不禁想起了当年刘邦在此地宴请家乡父老,慷慨悲歌的场景。
 
 
  在歌风台内,团队成员们体验了汉服,感受汉文化的独特魅力。大家穿上华丽的汉服,仿佛化身为汉代的才子佳人,漫步在歌风台的长廊之间,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气质。汉服的款式多样,色彩鲜艳,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穿着汉服,团队成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汉代的服饰文化,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了更好地传播汉文化,团队成员们还在歌风台演绎了一段历史短片。短片以刘邦的生平事迹为背景,讲述了他从一个普通的沛县青年,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建立大汉王朝的传奇故事。团队成员们精心准备,从剧本创作、角色挑选到服装道具的准备,每一个环节都认真对待。在拍摄过程中,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力求将历史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四、结语
此次“龙飞沛泽,汉韵传薪”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通过品尝沛县美食、参观博物馆和歌风台等一系列活动,深入了解了沛县的汉文化,收获颇丰。沛县独特的美食文化、丰富的历史文物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团队成员们对汉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们不仅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还增强了文化自信和传承文化的责任感。实践团队将继续努力,通过各种方式传播汉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沛县,了解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相信,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汉文化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陈宇航
采访:王惠莹、陈怡臻、董一诺
拍摄:梅曦文、张梦瑶、蒋宜睿、赵浩淳
审核:郭紫茹

 

来源: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发布时间:2025-08-05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AI助教进课堂,科技赋能润童心
  • 7月13日至7月20日,华南师范大学星耀渔韵实践团走进肇庆市封开县渔涝镇中心小学,以当地特色麒麟李产业为核心,开设科学实验课与AI理论
  •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