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衿致远,法泽乡梓”——淮北师范大学法韵小喇叭志愿服务队开展少先队实践营暑期社会实践
为积极响应国家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号召,丰富少年儿童暑期生活,近日,淮北师范大学法学院法韵小喇叭志愿服务队奔赴濉溪县青少年宫,开展“三下乡”少先队实践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来自法学院的20余名志愿者以“小喇叭普法行,少年“法”力启航”为主题,为少年儿童带来了为期10天的趣味普法与素质拓展活动,此次活动聚焦趣味性与教育性融合,旨在以生动形式为少年儿童系好“法治纽扣”,在欢声笑语中为数十名小学员开启了一扇通往法律殿堂的启蒙之窗。


一、趣味普法,播撒法治种子
实践营中,志愿者们以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点为核心,将严肃的法律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体验活动。从“拒绝校园霸凌,民法典守护成长”到“生活中的法律小卫士”,志愿者们精选贴近校园与生活的真实案例,将民法典中关于青少年权益保护的条文拆解成孩子们能听懂的“家常话”。比如用“被同学故意推搡怎么办”“日记被偷看该如何应对”等具体场景,让“人格权”“名誉权”等专业概念变得可触可感;在“辨别盗版保护版权”课程中,志愿者通过对比正版与盗版书籍的印刷细节、播放创作者维权短片,结合“买盗版是否侵权”的互动辩论,引导孩子们明白“每一个创意都值得尊重”,在心里种下“守护知识产权就是守护创新”的种子。
课堂上,趣味法律知识抢答赛常常掀起小高潮——“别人借了你的文具不还,能找老师帮忙要回吗?”“动画片里的角色形象能随便画了卖吗?”孩子们举着小手争相作答;情景模拟环节里,他们化身“维权小使者”,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演练“遇到欺凌如何求助”“发现盗版该向谁反映”。就在这样的欢声笑语中,“知法、守法、用法”的种子悄悄在童心深处扎下了根。


二、多彩活动,助力全面发展
除了普法教育,实践营还设置了丰富的素质拓展活动。“父母角色初体验”活动里,孩子们抽中角色标签后,便要学着规划“家庭开支”、模拟“辅导作业”,在笨拙又认真的角色互换中,慢慢读懂父母日常的辛劳。当他们在爱心卡上写下“原来妈妈做饭这么累”“爸爸加班真的好辛苦”,字里行间流淌的理解与感恩,让亲情的暖流在教室悄悄蔓延;“金话筒主持人”课程中,志愿者先播放少儿主持榜样的精彩片段,再手把手教孩子们练发音、学站姿。从最初的低头怯语到后来能站在台前流畅介绍“我的小伙伴”,孩子们在一次次开口实践中,眼神里的自信光芒越来越亮。
“趣味地理课”更是把祖国大地“搬”进了课堂:从“舌尖上的中国”聊起,孩子们知道了四川的辣、广东的鲜,了解到不同地域的饮食密码;“民族服饰秀”上,他们穿着简易道具服饰模仿苗族银饰的叮咚、藏族藏袍的舒展,在欢声笑语中记住了各民族的独特风采。最后拼中国地图时,孩子们指着“这是我的家乡”“这里有长城”,对“中国”的认同感在心中愈发清晰。


三、厚植传统文化的根脉
“藏在传统节日里的中国智慧”课程像一串串联起时光的珠子,志愿者们从端午门上挂艾草的驱蚊智慧,讲到中秋月圆寄寓的团圆思念;从春节贴春联的辞旧迎新寓意,聊到重阳登高敬老的孝亲传统。一个个生动的节日故事里,孩子们知道了“清明插柳”与自然节律的关联,明白了“冬至吃饺”背后的民俗温情,在听故事、猜习俗的互动中,悄然触摸到中华文脉跨越千年的厚重。
“中华民族文化之十二生肖”课程则充满了童趣与温度。志愿者绘声绘色地讲起“老鼠为何排第一”“龙的传说”等生肖故事,再用“你的生肖是什么?它有哪些吉祥寓意?”等问题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孩子们争相分享家里长辈的生肖,在“属虎的人很勇敢”“兔子代表温柔”的讨论中,不仅记住了十二生肖的顺序,更在传统文化的趣味互动里,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心田悄悄扎根。


此次“三下乡”暑期实践营,是法学院法韵小喇叭志愿服务队以专业之力践行社会责任、以青春之姿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十余天的朝夕相伴中,志愿者们用法律专业的严谨传递知识,用同龄人的真诚播撒欢乐,不仅为当地孩子们的暑假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以躬身实践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青春在服务社会中绽放光彩。步履不停,初心不改!未来,法韵小喇叭志愿服务队将继续深耕普法沃土,带着这份与孩子们相遇的温暖,把法治的种子播撒到更多角落,用持续的行动守护少年成长,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法治观念的新时代好少年添砖加瓦,让志愿之光始终照亮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