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号,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成员针对数学除法、拼音混淆等难点,将难题生活化,从而帮助同学们理清思路,提高学习兴趣,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具象化策略破学科难点
用橡皮模拟“蛋糕分配”拆解法理,“门把木棍”区分“n/l”发音,“句子积木”梳理英语语法。当日23道错题被攻克,学生思路从混乱转清晰,“可视化学习”为教育创新探路 。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些策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他们的理解能力。例如,通过“蛋糕分配”拆解法理,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除法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分数和比例的概念。而“门把木棍”方法则让学生通过物理动作来感受发音的差异,有效减少了拼音混淆现象。此外,“句子积木”通过构建和拆解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英语语法规则。随着这些创新方法的推广,我们期待能够为更多学生带来学习上的突破,让“可视化学习”成为教育领域的新趋势。

积木喻志:童言筑梦
课堂以“搭积木”为切入点,将“发现自身长处”比作“挑选适配积木”,把“勾勒未来方向”喻为“搭建专属造型”,用可触摸的实践场景,帮学生理解“优势挖掘”与“目标设定”的关联。当被问及“将来想成为什么”时,一名三年级学生朗声回应“想当科学家”,稚嫩的声音里透着笃定,让抽象的理想有了具体的模样。这种“类比+互动”的模式,既化解了规划话题的距离感,更在孩子心中播下“主动思考成长”的种子。
教育力量助力青少年成长
团队计划进一步丰富活动体系,增设“职业体验营”“非遗传承课”等特色项目,深化“家校社”协同机制;同步搭建“志愿经验共享平台”,梳理服务案例与创新方法,联动更多高校团队参与,让“教学相长”的温暖力量覆盖更广社区,持续为青少年成长注入多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