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下午,七月的新疆察布查尔县,阳光慷慨地洒在切吉村的林荫道上,村委会大厅内童声琅琅,掌声接连。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民族团结我践行”暑期社会实践队的十三名师生,在指导老师丁博、韩续冰的带领下,联合当地“阳光巴郎”项目活动,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石榴花开·同声筑梦”主题演讲比赛。参赛的十位各族小选手自信登台,童言稚语共绘民族风貌“同心圆”,用日渐流利的普通话,编织起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的崭新气象。
“我们今天在这里举办活动,就是想让孩子与家长携手登台,用最真挚语言讲述石榴籽抱紧的温暖故事,播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比赛开始前,切吉村支部书记蔺强发表讲话,给在场小朋友强调了本次比赛的意义。
随着主持人话筒下“童声诵团结,推普助振兴”的嘹亮话语,比赛正式拉开帷幕。“爸爸,你看!老师说,中华民族就像又大又甜的红石榴!”第一位登场的维吾尔族小姑娘,虽稚气未脱,但清脆的开场白瞬间点燃了全场的热情。
一声声稚嫩而真挚的童音,道出了本次比赛的核心意象——石榴籽般的紧密团结。在她们与“家长”角色的深情对诵中,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的形象随着“红彤彤、亮晶晶的石榴籽,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的比喻鲜活起来。天山脊梁、绿洲希望、共同的历史与梦想,这些宏大的概念,经由孩子们纯净的演绎,化为可触感的家国情怀。
演讲中,普通话被孩子们誉为打开未来的“金钥匙”与连通八方的“彩虹桥”。小选手们用亲身经历诉说推普带来的变化:哈萨克族女孩自豪地分享帮奶奶用普通话接通远方亲人视频电话的温馨;男孩兴奋描述家里哥哥返乡创业借助普通话直播,让“香甜的葡萄飞到全国各地”;村合作社大叔用普通话学习新技术增收的故事,更引来台下家长们的颔首点头。她们一字一句,字正腔圆,虽然偶尔有对新词汇的不熟和停顿,但仍然全神贯注,以最积极的愿景面对比赛和文字背后实实在在的腾飞发展。
比赛结束后实践队小队员们巧妙引导孩子们领悟:“我们学好普通话,就是为了去正真理解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这场比赛虽然赛程简单,但仿佛给切吉村的小朋友们化作一个微缩窗口,映照出普通话为切吉村带来的切实图景——产业更兴旺,生活更富裕,笑容更甘甜。
本次演讲内容扎根乡土,情系家国。当十位小选手与身着统一队服的“红石榴”志愿者们在台前并肩,齐声发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推广力度,促进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立志用普通话“把新疆的故事讲给全世界听”时,一双双交错紧握的小手与粲然的笑靥,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生动的诠释。这些深情的告白,传递出边疆少年对家园的挚爱与担当,而与此同时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语言凝聚民族深情的主题,已然从文稿跃入现实。
随着十位小选手演讲的结束,余音仿佛还在活动室内轻轻回荡,下午明亮的阳光穿过窗棂,在讲台上洒下碎金般的光斑。十位小选手接过“红石榴”志愿服务队精心准备的纪念证书,小脸上洋溢着童真的愉悦与对下午比赛收获的激动,三三两两结伴走出活动室,清脆的声音夹杂着新学的标准词汇,在林荫道上雀跃着散开,奔向村庄的各个角落。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民族团结我践行”暑期社会实践队播下的,不仅是对标准音韵的追求,更是民族团结的种子与走向广阔天地的渴望。这些扎根于祖国边疆的“石榴籽”,正借由普通话这座无形却坚实的桥梁,汲取滋养,紧密相拥,共同谱写中华民族共同体枝繁叶茂的新时代篇章!
供稿:学工办
撰稿:杨润文
摄影:尼木仁山
指导教师:丁博,韩续冰
审核:张冰